先别着急说车,先想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一辆车卖得好,动不动就说“搭载了什么高阶智驾系统”,以前咱们买个家用小轿车,最多就是ABS带不带、有没有气囊,谁在意这些“驾驶辅助”?车嘛,不就是买来开的吗?怎么一夜之间,“标配智驾”成了硬标准?
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简单——用户变了。你看看现在路上车有多少,有几个地方还不是堵得人仰马翻?老司机掉头没处下手,新司机一脚油门都紧张得手心冒汗。更别说那些窜出来的电瓶车、忽然一个鬼探头,哪个不是心惊胆战?这时候,有个靠谱点的智能辅助,甚至能帮你决定买不买这辆车。
说回这次发布的深蓝S07,我换个角度问,为啥它敢在15万级别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咱别拿这个当手段来看,15万,在中国算是中低端市场,都是买给家里用的、上下班代步的,这车敢配这么高阶的智能,背后到底想干啥?
一个答案很明显:科技平权。以前啥好东西都得贵,所谓的“高阶智驾”得30万往上才配。新能源车火了以后,反而让技术下放成了新卖点。造车新势力、多动脑子的传统厂商,都想在新赛道抢位置。现在这局面就和手机市场当年智能机刚普及时一样。智能驾驶将是下一个“全民标配”功能,谁还拿它当稀罕物,就落伍了。
这里不得不提华为乾崑ADS SE。这东西牛在哪?市面上智能驾驶助手,大多数走两条路,一条靠“视觉”—简单说靠摄像头和芯片算法,另一条是“融合感知”—多种传感器一起用,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麦克风一起上,安全系数高很多。华为就是属于后者,而且人家数据量大,系统成熟,全维度防碰撞、自动变道、拥堵路段跟车、红绿灯识别,这都不是噱头,是实实在在能上路用的。
我自己坐过一回深蓝+华为智驾的车,平心而论,真有点惊艳。很难想象在一个并不怎么高端的车里,居然能体验到“松手不慌、松脚不怕”的感觉——拐弯、超车、进出匝道,它能帮你做。而且不是那种生硬的死板操作,软硬件调教得很成熟。城市LCC Plus,就是指在城区红绿灯、斑马线这些杂乱场景还敢用。你敢交给它,它真敢做。最关键,停车也是利器,“有位即可停、可见即可泊”,新司机有了它,得少掉几根汗毛。
可是,市场也特别现实。你标配高阶智驾,别的车主眼红不眼红?别人15万买的车顶天了给个定速巡航或者支持Carplay,深蓝S07直接起步就让你进“007智能驾驶”世界,这不是撕开行业底裤吗?其实也是。当年手机厂商一旦把120Hz高刷、快充、独立芯片“下放”到中低端,马上全行业跟进,如今汽车市场也就是早晚的事。
当然,车好归好,这么整,难不难?难!为啥?说智能驾驶是技术活,讲的是算法能力、传感器部署、OTA升级能力,而且更考验一整个生态。你以为只是拿来一套现成方案,往底盘上装一装就结束了?不是的。说白了,真正给用户用得爽,用得安全,得技术、工程、售后多管齐下。
深蓝敢这么玩,也有底气。背后是长安的技术积累,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产业链、零部件、本地适配,全方位护航。他们根本不担心大众、丰田、其他合资品牌会怎么看,因为后者没那么快、没那么“敢”。深蓝一声炮响,直接冲到头阵,变成同行的“内卷标杆”——你要么跟上,要么看着用户流失。
当然,也有人说:参数那么好,实际呢?真实路况下,会不会有BUG?会不会遇到极端情况掉链子?再怎么智能,出事了还不是司机背锅?咱不能光信发布会PPT,人上路,肯定还得自己盯着点。智能驾驶是辅助,不是帮你“躺赢”。但你得承认,有了这玩意儿,大大提高了家用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尤其对于天天接送孩子、加班路上疲惫不堪的上班族来说,比啥都重要。
而且,我觉得更深层次的问题来了:智能驾驶那么好,司机是否会变懒呢?都交给算法了,是不是慢慢丧失了司机的“本能反应”?这个得承认,但反过来想,真遇到极端情况,都靠人来“救场”才叫能力?还不如用科技防止更多的“极端情况”发生。安全这事,还是要未雨绸缪。
再说说行业层面,你看华为。数据赶上来了,8月乾崑ADS系统上车突破100万,覆盖了11家车企、28款车型。这么推下去,怕不是以后每家车企都指望自己的智驾卖点——你不用高阶智能驾驶,没人买单。华为敢放话,“融合感知路线优于纯视觉”,不是没底气。你要行业承认,就得硬着头皮干下去。汽车圈的“操作系统”争夺战刚开始,抢下智能驾驶,等于掌控未来的汽车。
科技下放,谁最大受益?永远是老百姓。15万能买带华为智驾的SUV,这以前想都不敢想。有人说,价格战打得血腥,其实咱老百姓乐见其成。技术不普及时,厂家玩“加价卖配置”,等普及到一定程度,企业反而看谁能卷出新花样。深蓝S07把智驾拉到起步档,等明年、后年,肯定还会有更便宜、更多品牌卷进来,到那时,智能驾驶像现在的电动车窗、倒车雷达一样,变成买车的标配。一场行业革命,真正开始了。
这东西能走多远?大家还得继续看行业“下半场”怎么玩。新能源汽车市场过去靠补贴、政策,未来看谁技术铁、生态广、用户体验好。不断地逼着厂商卷配置、卷体验、卷智能、安全、服务,最后受益的只能是消费者。
不过也得提醒一句,技术归技术,别迷信“自动驾驶”能拯救一切。要不是有万无一失的“智能辅助”,也别放松自己的警觉和责任。买辅助,是买份安心,不是置换大脑。
所以,深蓝S07这步棋,到底值不值?我觉着值。关键在于,这叫“试探行业底线的价值”。有人被动跟进,有人抢先内卷,最后大家合着把行业卷进一个更高层级。大家虽然会叫苦连天,但用户从没亏过。
再问一句,这样的内卷,是不是件好事?你只要相信,安全感、便捷感,新技术的普及,压实在用户手里的时候,那它就是好事。哪怕先尝鲜遇点bug,最终都会倒逼优化。卷吧,继续卷。
最后,深蓝也好,华为也罢,都在干一件事——让身边每一个普通人,用得上、用得起智能驾驶。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只有一件事没变:用脚投票的权力,这还在用户手上。15万就能买豪配,这是咱们最后的底气。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