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这几天风紧,说车辆进俄最近雅不容易,车友老陈前几日还在微信里吐槽一阵。他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开着一台福田大力神重卡拉木头,从远东进货拉到西边,毛子新规定一落地,差点连车带人都要倾家荡产。
其实这桩事,细细说起来,得从部门突然颁布的一堆新规提起。新报废税一出台,说切就切,比老宋家突然停电还干脆。往前数半个月,谁都没想到,本来说是针对重型商用车进出口税,结果那劲头,叫人明白不是冲着谁,而是冲着不少。7月15日的第1065号决策书,看上去像是为了环保安全,实际上些老司机心里门清——这分明就是考验中国几个大厂商的耐心。
“刹车耗能测试不过关?啧,笑话,汕德卡福田这些车,别说过欧盟,连老潘说在西伯利亚冰面上试过,都稳得很。毛子监测局这算盘,明面上说是抓安全。”林机修在车间嚷嚷,“真想砸进口重卡的饭碗。那制动系统的豁口改起来麻烦,没啥好逞的。”
去年林工修的那台一汽J6P,临时装了个倒车雷达(原配无),隔三差五报警,毛子检测站的小哥说信不过国产雷达,要改得用本土件,这活儿除了一堆人事调剂费全是糊弄说词。车友群里那谁,干脆打趣:新车只准贴“MADE IN SAMARA”,不贴就多掏一成税。
再看这新税的算法,弯里弯外花样多。以前经销商都是走低价拿货,靠进出口价格差赚点辛苦钱。新规一施行,“车在俄罗斯成交价减采购价,按比例抠税”,卖你一车,按工地张哥口头禅:“没进就赔麻袋,早知道就拉大葱,还能当正经车看!”
其实俄车市这些年风云莫测。早些时候就靠KAMAZ这种本地厂商撑场。芯片荒那阵,听行里老冯讲:“KAMAZ差点按废铁价卖自家厢式”。美系日本德国全都撤,2022年市场萎到只剩一半。这一空档,中国车可不就“磨磨地”进来了。数据我记不多,但群友阿彪手头那份Avtostat今年6月的导出截图,整个俄重卡入口九成都咱家,配件小件子都跟着水涨船高。
你说这些品牌就没什么冷门花活?其实有。就说汕德卡,有一小批亚寒带特供配置,包括油底壳加热线和双层蓄电池加热座,据说外贸车型才有,内地都鲜见。结果新政一落地,这批带特制件的卡车大部分积压在港口,没谁愿意再多投一批。
说起来还有个误会,之前有流言说禁售令连带影响了柴油滤清器强制带有俄罗斯产小标签,后面证明根本没这条,但有不少经销行还是“自动加装”,收个百八十卢布装饰费,老宋都说:“给毛子师傅打工。”
这轮禁止,最冤的还属刚刚提了新车的几个老客户。“行驶证都没办出来就想着贴单,还能咋?”有北京那头的司机直接寄语兄弟:“不如改卖报废件,拆车件搞给哈萨克斯坦。”
报废税这玩意儿,涨得飞快。去年10月上来就七成,今年起每年都递涨,两成三成的说法时不时变。前阵科洛木纳那边有俩司机,为凑一辆进场,合伙从土耳其倒腾过来的认证,光OTTC那几项检查拖了近一年,工期跟修地铁差不多。现在更好,欧亚联盟规定必须境内实验室认证,像不是谁家都扛得起。
小道消息传着,KAMAZ和AvtoVAZ高层去年年底就去敲响部门的门,人家政府顺水推舟,把税收再往自家厂贴补回流。谁都知道这一轮无非保护本地厂,至于中国车,能进一辆是运气了。
效应倒是一目了然,上半年出口扣着只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一,车市一下清静下来。二手市场倒有意思,有小票据说,带着俄本地合规标识的中国卡车,在6月还小涨了五个点,原因没人细较。
最后说个偏门事,老林的J6P前阵做定期保养,无意里发现车里多了一根接地线——说是针对西伯利亚酸雨天气包的,这配置可在咱国内车辆上见都难见。俄师傅看了直夸“想得细”,随口一句:“这玩意要是真能好使,明年KAMAZ得抄回去。”林工乐了半天。
月头的群聊里大伙盯着出价行情,嘴上虽说风凉话,心里都清楚——这年头,要真想在俄跑商用车活计,光靠“福田真不赖”这一句话不管用了,新法子得琢磨着过日子才稳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