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汽车智能化是“行业首创”,这几年我听到的行业首创,比隔壁老王吹过的牛还多。都说智能,智能到最后不还是得靠人推门?智能互联系统,语音交互,你以为是在喊“Siri”,结果实际用起来跟喊爸妈一样费劲。你说一句“开音乐”,它给你播气象预报;你让它导航去市中心,它提醒你注意根治脱发。人工智能这事啊,表面风光背后是人工智障,看着高大上,唯独智商还停留在小学生段位——还好,这也算是一种“真实”。
再说这所谓的“主动安全系统”,听起来像是给你抹了护身符。可打开车门那一刻,你还得担心路上大爷横穿马路、公交司机窜出来比你还猛,遇到三蹦子你主动再智能都没用。厂商吹的安全功能花哨,其实最管用的还是祈祷:阿弥陀佛,今儿别遇上实习司机。毕竟科技改变生活,主要是改变你对交通事故的解释权。你想象的是,出门驰骋如同坐在太空船,其实更多像是给自己安了个高级监视器,随时提醒你:命比车贵,别跟生活较真。
德系工艺,听着就像是把你带进了拜仁足球的氛围。大众的匠心都快成了大肠杆菌的代名词了,逢车必说稳重,逢料必说精致。每一处焊接都像是祖母的针脚,细致到你怀疑工程师是不是患有强迫症。可到了马路上,三年旧车,掉漆比掉头发严重,德系工艺变成德高望重,稳是挺稳,锐利是锐利,就是不够油腻。谁让它不陪你熬夜、不陪你见证失恋?所谓品质把控,大厂标准,实际上你真开上那叫“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毕竟一分钱一分货,精致打工人碰上精致德系车,谁能笑到最后,说到底还得看收车那天谁掉的零件少。
你又说什么赛道级驾控,把日常通勤吹成了F1。发动机动力输出平稳强劲,精准变速器满满的工业情怀。可你一脚油门下去,并没有变成汉密尔顿,却差点撞上遛狗的大妈。悬挂系统和底盘调校让你在弯道里稳如老狗,问题是你平时弯得最多的,是微信里的段子。我这庸常生活能有几次赛道体验?大多数人活着连停车库的出口都没找全过,一脚油门,悬挂没用上,朋友的批评倒是听多了。厂商拼命给你造梦,但你守着红绿灯,顶多能在小区门口体验一下极限加速,转头来还得一边忏悔:“下次再也不跟电瓶车拼了。”
接下来是越级空间表现,什么叫越级?无非是后座腿能伸直,天窗大到能用来许愿。宽敞无敌,可你依旧挤在高峰时段的环路上,这空间用来干嘛?发呆,怀疑人生,计算贷款还能还多久。全景天窗,采光充足,一边躺着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变成了植物。浪漫的氛围?在车里吃外卖,窗外雾霾,室内有股从脚垫里飘上来的奇怪味道。你想诗和远方,现实给你一袋垃圾和限号政策。幸好车内空间够大,可以容纳你的焦虑和沉默,还有逐渐消磨的希望。
说到这些行业首创,压根就像圈子里的炫技游戏。你以为智是智能,可现实是智能都被卷得喘不过气。每家厂商都号称首创,首创到最后,还是用户在路上躲避真·智障。430万用户共同选择,那比逃离北上广的人数还多,你说这是用户的深思熟虑,其实大概率是深思熟虑过后的将就。A+级轿车市场,就像大型相亲大会,大家带着遮羞布,比的不再是颜值,是谁家的智能语音更不会骂人,谁家的空间大到能装下加班的委屈。
价格极具竞争力,听着像是菜市场大妈喊便宜。焕新上市,焕新的是广告词,不焕新的是车型本质。每一公里都是超值体验,你开着车,心里琢磨下次别被罚单逮住。车是好车,生活是难生活。厂商拼了命让用户感到超值,用户拼了命想起步不熄火。
你看这些新鲜出炉的车型,智能系统动不动就跟你分享人生哲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以为买车后变成了诗人,实际上变成了修理工,车载AI唠嗑,司机在车外打电话找配件。主动安全,听着比保险公司还真诚,你一旦出事,要么人错,要么天错,从不怪车错。厂商疯狂烧钱做技术,用户疯狂烧钱保养,最后大家都成了智能智商税的受害者。
汽车智能化有人说是趋势,其实更像是强行转型。往日说小康家庭有辆车,现在小康家庭有辆智能车,智能到最后都多了个烦恼:车机卡死没信号,导航跑丢在三环上,语音助手用半天学会一句:狗头保命。你对智能有幻想,智能对你有要求:别太笨,按按钮前先念两遍说明书。
再说所谓配置领先,无非是塞了一堆功能,用来堵住用户的嘴。每家都说自己领先,领先到最后都变成了定价战。用户买的是科技配置,送的是一摞说明书,操作复杂到你怀疑买的是笔记本电脑。厂商宣称人车互联,结果互联的是坏心情和抱怨。科技让你致富,主要是让厂家致富。
当然,车企宣传的时候最喜欢玩情怀。德系匠心,听着就是情怀满满,仿佛买车就能实现阶级跃升,其实买完车你还是得去楼下拎菜。发动机输出和平稳性,说得像能开去月球,现实是每天跟共享单车勾心斗角。顶级底盘调校,给你承诺华丽转身,其实你只想在上下班路上不被泥水坑坑洼洼支配。美学空间表现都是用来打广告,你坐进去,发现空间再大也容不下焦虑体积的扩张。
我们总是被这些包装过度的智能噱头吸引,好像买了新车,整个人都被重新定义。可现实还是那句话:你不掌握方向盘,方向盘一样不会眷顾你。智能配置、德系工艺、空间美学……卖点是编的,日子是熬的。厂家工艺的匠心,用在降本增效;智能领先,用在推新APP。买车的人,是为了让生活轻松,结果发现多了生活的新难题——系统升级失败、按钮失灵、空间用来发愁。
习惯了高级配置、高级困扰。买了新车,一边怀疑世道,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配享受。厂家说430万用户共同选择,好像谁不买这车就低人一等,其实是大家共同在沉默中摸索出一条又贵又漫长的道路。你只能在这条路上,一边吐槽智能语音怎么那么傻,一边想着下次换车还要继续被行业首创收割。
有时候我在想,科技进步最大的作用也许不是让生活变好,而是让你有更多可以吐槽的段子。毕竟科技归科技,智商税归智商税,路上的坑和生活里的坑,始终都不会消失。
厂家的梦想永远比用户多,用户的吐槽永远比厂家的表现真。你能做的,不是被行业首创感动,而是学会在智能配置卡死时及时重启,在天窗下望望天,在底盘哐当时练练心理素质。至于什么“王者归来”,归来的不是王者,是被现实坑到回炉重造的普通人。
最后一句,速腾再好,油价和修车还是要自己花钱,剩下的智能交给语音助手慢慢智能吧——毕竟,它也挺需要成长空间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