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试过明明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却要绕300公里的路吗?运城人南下就是这样。去三门峡明明一眼能望到黄河对岸,却得先往北跑到太原,再顺着石太客专绕个大圈,一来一回多花3个小时,车票钱也贵了三成。
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07年就说要修运三高铁,可17年过去,黄河上的桥墩影子都没见着。为啥?山西这边要修52公里,得花86亿;河南那边就5公里,17亿。两边都觉得不划算,就这么僵着。更麻烦的是郑西高铁早就满负荷了,就算运三通了,也加不了几班车。
转机可能在运十高铁上。从运城出发,过三门峡、商洛东到十堰,全程275公里,按350公里的时速算,跑完全程也就一个多小时。这条线聪明就聪明在,不挤郑西高铁那条饱和线,直接连到武汉的"米"字型高铁网。这意味着啥?以后运城人想去珠三角、长三角,甚至成渝,都能直达,不用再在郑州、西安转车了。
这事儿不光运城着急,河南、湖北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河南的卢氏、灵宝这些地方,人均GDP才到全省平均的六成,路通了才能把200亿吨的钼矿、石墨运出去。湖北呢,想把武当山、神农架和豫西的景点串起来,估计一年能多来500万游客。
钱的问题怎么解决?有人出主意,山西可以用煤炭保供协议换河南投资,大家互利互惠。还可以往国家战略上靠,申报黄河流域生态高铁示范线,毕竟高铁比公路货运碳排放低多了。
这条高铁的价值可不止于交通。关帝庙和武当山能串成一条线,5A景区游客量估计能涨三成。卢氏县那些埋在地下的矿产,也能变成真金白银。更重要的是,它能和浩吉铁路形成互补,万一有啥事儿,还能当物资输送的备用线。
运城该怎么办?短期来看,可以联合十堰、三门峡一起,给"十五五"规划提建议,500万人口的需求,总能引起重视。把航空口岸和黄河航运用起来,别一棵树上吊死。长期的话,得想想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农业这些产业,不能只靠过路费过日子。争取当个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区域服务中心,搞搞物流、仓储啥的。
说到底,城市发展就像下棋,光想着当交通要道不行。运城要是能借着运十高铁,把各种交通方式好好整合一下,黄河东岸这块地方,说不定能从以前的"死角",变成中部崛起的一颗好棋。你觉得这条高铁能给运城带来啥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