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鹏X9的软件升级挺有意思,直接加了个人机共驾模式。说出来不夸张,开了几趟觉得这玩意儿其实挺实用,尤其是对智能辅助驾驶里那些让人头疼的小毛病,有种帮忙盯着,我帮你调的感觉。
举个例子吧,我朋友刚入手X9,他抱怨过,车子自动停红绿灯那会儿,经常有莫名其妙的停顿。原因很简单,系统有时候会把地上其他横线误认为是红绿灯等待线——就差没跟他说前方禁止通行了。结果就是车子莫名其妙停车,和前面是不是有车完全没关系。人机共驾上了后,他不用退出NGP,稍微轻轻动动方向盘,车就能乖乖停到正确的等待线。说白了,这就是个人工校正+智能辅助的组合,颇像你平时导航提醒你走错路,要你自己调一调。
其实这个人机共驾,有点像我以前做供应链时候遇到的订单审批流程。系统能自动把大部分订单过一遍,但卡一两笔时,总得人手动审核一下,否则效率反而没法提升。人和机器互补,比纯粹依赖机器,降低差错率明显多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销售那边的反馈也挺有意思。他们说用户最怕的,就是辅助驾驶时没法灵活应对突发情况,我们是想让车‘有点脾气’,不然只会机械地执行命令,反而更危险。这话说得挺透彻。尤其是现在辅助驾驶普遍倾向绝对遵守规则,但规则总有例外,比如前文说的误判停车线,还有侧面车道不按规矩走的情况。
昨天我跟维修站的老李聊,他说他们看到最多的辅助驾驶被投诉,其实就是这种系统死板做法+实际路况多变的矛盾。你看小鹏这步棋,就是让车和司机适当踢皮球,司机操作让车更灵活,辅助系统保证不会跑偏,变相降低机械盲目的风险。
说真的,人机共驾的方向盘感觉还是比较沉,操控上有点生硬,不像一些豪华品牌的线控转向那么顺滑。这样设计是故意的,好提醒司机别全靠车,得参与进来。我倒觉得这种稍微硬一点,总好过那种完全没手感的假象安全感。
这里得说一下,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到当前辅助驾驶最大的挑战是过度依赖,结果有点大了,我本来以为技术能一路进步把人彻底解放。如今看来,技术瓶颈还没破,人还得半参与,才是靠谱的方法。
话说回来,这种半自动驾驶的体验感觉,跟特斯拉的FSD还是有些差别。特斯拉偏向于你只管看着,车自己全做,但不少车主反馈说车动手坑坑洼洼时候反应不够灵敏,安全感不够。小鹏这人机共驾显得灵活点,可以说是有主人的车而不是被驾控的车,你觉得呢?
我心算了一下,如果这种人机共驾模式能把辅助驾驶事故率减少20%-30%,其实是挺划算的。毕竟人一旦疏忽,就算高级辅助再牛也救不了。你家附近有没有出现过因为辅助驾驶理智过头,结果造成了什么尴尬情况?我这儿倒是听修理工说过一例,一辆辅助车因为误判,左侧车道的快车完全没察觉,差点引发追尾。
小鹏这套人机共驾模式还有点小谜题,比如它到底是怎么权衡司机操作和系统判断的?据我推测(样本比较少,不太确定),它应该是设了个阈值:司机介入达到某个程度时,系统就自动调整策略,保证安全但不过度干预。是不是这样呢?厂家没细说。但这种阈值设计有点像我以前研发软件时写的纠错逻辑,太严格容易报错,太松又会漏判。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小鹏X9这回更新后,车里显示的辅助驾驶界面更直观了。之前界面太复杂,用户一看就头大。现在新界面直接把人机共驾状态和当前驾驶状态分得清清楚楚,能看到系统和人分别在干啥,心理压力小了不少。这个小改动,看似不起眼,但对驾驶者体验是大提升。
我倒是挺怀疑,将来会不会出现司机对科技过于放心,反而放松警惕导致问题的反向情况。毕竟,人在车里的状态受多方面影响,疲劳、分心、甚至情绪波动,都可能让这种半自动辅助驾驶不那么靠谱。有没有哪位读者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分享。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提个问题给你们思考——人机共驾,究竟是辅助驾驶技术的中转站还是长期方向?这种模式的边界在哪里?你自己愿意接受多大程度的人机互动?总不能真完全让机器驾驭,还什么都不管吧?车企的下一步会不会就是让车能和人吵架?
再啰嗦一句,小鹏X9这套共驾系统,市场反应大体还行,不过具体销量数据还没跑完,听说影响用户续航焦虑的因素不小,但对事故率的直接影响还得更多数据支撑。你买车的那天,如果这技术正好对上你的需求,会不会让你买单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