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交通出行方面,电瓶车无疑是日常通勤、生活出行的得力伙伴。近期电瓶车新国标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不少人吐槽新国标变相提高了出行成本,事实真的如此吗?网络上对于新国标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每小时25公里的限速上。大家普遍觉得这个限速过低,根本无法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但其实,这个25公里的时速限制早在2019年的旧国标中就已经存在了。在2019年之前,时速限制甚至低至每小时20公里。从这个角度来看,速度限制不但没有变得更严格,反而在逐步放宽。
除了限速,旧版国标强制要求电瓶车配备脚踏板。可实际情况是,脚踏板的使用频率极低,而且还可能增加安全隐患,很多车主安装后就立即拆除了。早年就有舆论指出此类规定脱离民生实际,给车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今的新国标,果断取消了对于脚踏板的限制,这无疑是顺应民意的举措。
旧国标中对于铅酸蓄电池车型,要求整车质量不超过55公斤,这严重限制了续航里程,行程仅能达到大概40公里。而新国标将整车质量上限调整为63公斤,续航里程也随之提升到60至70公里,这对于经常需要长途骑行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另外新国标还取消了不允许安装后视镜的限制,甚至鼓励电动自行车安装后视镜,同时规定后视镜的尺寸不计入整车高度与宽度,为骑行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
不过新国标也新增了一些限制,比如要求电动自行车中使用的塑料总质量不能超过整车质量的5.5%,对于一些关键的非金属部件,像电池附近剧烈热源区域的材料导线的阻燃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鼓励采用不燃材料。这些新增标准的背后,是一个个惨痛的现实教训。电瓶车的塑料材质很容易引发火灾,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新国标正式实施后,很多用户关心旧标准合格证会不会变成废纸,旧车还能不能继续上路。其实大家可以放心,新国标规定厂家在9月1号后不允许再生产旧标准电瓶车,但对于已经生产出来的旧标准电瓶车仍然可以继续销售,到11月30号。消费者已经购买的旧标准电瓶车完全可以继续使用到报废。也就是说,新标准主要约束的是生产、销售和登记管理流程,而不是对消费者已经购买的车辆进行强制淘汰。
在过去电瓶车的限速一直是纸面上监管严格,实际执行中相对宽松,路上时速四五十公里的大有人在。新国标中增加了包括对于限速器的防篡改设计等要求,显然是想把限速规定真正落实下去。严格执行限速这事,从安全角度来看是值得支持的,因为电动自行车毕竟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需要考虑到普通自行车及行人的安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都是这个限速标准。
但是在日常上下班、接送小孩、上下学、送外卖等骑行场景中,百姓对于更快的两轮交通工具有着强烈的需求。在25公里每小时的限速下,通行效率的确会受到影响。这些年的电摩和电轻摩生产规范更严格,驾驶员会考驾照,上路得买保险,走机动车道,可以成为电动自行车和汽车之间的过渡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