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近日因一起内部泄密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研发部门一名985高校毕业的博士,入职仅半年,就因私自售卖刀片电池参数而被当场抓包。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此态度坚决,连竞业协议都不再走程序,直接予以开除。
部分人认为,在电池技术更新迅速的当下,参数泄露并非 “致命伤”,比亚迪的反应或许过激。但王传福在内部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车间拧螺丝的本科生都严守防护规范,实验室的高学历人员却将安全与保密规矩视若无物,这绝不能容忍。事实上,早在去年比亚迪清查学历造假时,就已对技术岗位重签保密协议,并增设三层防护措施。今年上半年,已有十余名工程师因违规查询技术资料被记过,可见公司对技术保密的重视程度。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新势力车企不惜重金挖人。然而,对于有泄密污点的人员,即便学历再高,也很难被委以关键项目重任。技术人员若缺乏职业道德和分寸感,学历再高也只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 “雷”,不仅会给原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也会让新东家望而却步。
这起事件不仅是比亚迪内部管理的一次考验,更是整个行业的警钟。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而严守职业道德、做好技术保密则是保障引擎持续运转的关键。唯有两者并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