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黑马”哪吒汽车,正式申请破产审查。它从辉煌走向衰败的过程,就像一部现实版的“过山车大片”,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唏嘘和讨论。
曾力压“蔚小理”,登顶销量榜首的它,最终却沦落到申请破产的地步。有人感慨它的战略失误,有人批评它的管理缺陷,也有人替投资人周鸿祎鸣不平:“他尽力了,但救不了这千疮百孔的局面。
”
一、曾经的“黑马”,如今怎么成了“笑话”?
哪吒汽车曾经有多风光?随便翻翻历史数据就知道了。
2022年,它以15.21万辆的年销量,力压“蔚小理”,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冠军。要知道,“蔚小理”可都是行业公认的三巨头,而哪吒却能凭借高性价比和B端网约车市场的深耕,一举超越它们。
那一年,它的增长率高达118%,连续29个月实现同比增长,资本市场对它充满信心,估值飙升到500亿。
但风光背后,是隐藏的危机。哪吒主打的A0级车型利润被原材料价格暴涨压得喘不过气,每卖一台车就亏损1.2万元。
到了2023年,销量开始暴跌,全年交付量仅12.75万辆,同比下滑16%。再到2024年,销量直接腰斩,仅剩6.45万辆。
而2025年1月,交付量更是惨不忍睹,仅仅110辆,暴跌97.76%。
更扎心的是财务数据。2021年至2023年,哪吒的净亏损高达48.4亿元、66.66亿元和68.6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83.73亿元。
到2024年,它烧光了300亿资金,债务压顶,最终迎来了至暗时刻。
二、高端化战略:芝麻丢了,西瓜没捡到
哪吒的衰败,除了财务问题,还有战略失误的“锅”。2023年,它试图转型高端化,推出了哪吒S、哪吒GT等20万+车型。
然而,这些车型的技术配置明显落后于竞品,比如哪吒S的80TOPS算力芯片,与同期小鹏P7i的254TOPS相比,简直是“低配版”。结果,年销量不足2.5万辆,根本没能打开高端市场。
更离谱的是,它的高端车型居然被消费者吐槽“廉价”。搪塑工艺的中控台和塑料感满满的门板,简直把20万级市场的底线拉低到了地下。
消费者纷纷在论坛上留言:“花20万买哪吒,还不如花40万买蔚来。”
与此同时,哪吒还错过了市场风口。2023年,中型SUV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增长点,但它直到2024年才推出哪吒L,结果市场早已被零跑C10等竞品占据主导地位。
哪吒L的表现自然差强人意,毫无起色。
不仅如此,哪吒还在三四线城市快速扩张销售网络,但单店盈利能力不足,直营店和供应商管理混乱,售后服务频遭投诉,品牌形象严重受损。一位行业分析师的话道出了真相:“哪吒汽车的信任崩塌,至少需要三年才能修复,但它可能等不到那天了。
”
三、周鸿祎:我尽力了,奈何无力回天
看到哪吒的破产消息,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想起它的投资人——360集团的周鸿祎。作为“红衣教主”,周鸿祎对哪吒汽车可谓倾注了不少心血。
早在2021年,他就以29亿元投资哪吒,成为第二大股东。2024年,他甚至多次通过直播为哪吒“站台”。
比如那场与哪吒CEO张勇的联合直播,周鸿祎大胆批评哪吒的营销是“自嗨”,建议学习小米,并直言产品命名存在问题。
为了提升哪吒的品牌曝光度,周鸿祎还借“卖迈巴赫换国产新能源车”事件火了一把,为哪吒L上市吸引了大量关注。哪吒L上市35天内,订单量突破三万台,周鸿祎带来的流量效应功不可没。
然而,尽管他努力挽救哪吒,但也只能是杯水车薪。2024年,360公司本身也因为营收下降和亏损问题陷入困境,周鸿祎无法全身心投入哪吒汽车。
对他来说,哪吒只是一个投资项目,而非全部。
最终,哪吒的命运无法逆转。2025年5月13日,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被申请破产审查,CEO方运舟被限制高消费,股权冻结30次,累计欠税超200万元。
从一个行业黑马到企业笑柄,哪吒的跌宕之路令人唏嘘。
结语
哪吒汽车的衰败,是一个关于战略失误、资金链断裂和管理缺陷的典型案例。它的故事告诉我们,企业长久稳定发展,技术壁垒和健康的现金流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盘。
你可以靠资本输血短暂地活下去,但要长久发展,还得靠自己造血。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哪吒汽车的失败,对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是一次警醒,还是一种宿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