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车时,补胎很常见。道路上尖锐异物多,汽车轮胎被扎也正常,一般优先补胎,无法修复才换胎。
计划上高速时,补过的轮胎容易让驾驶者担心安全问题。高速行驶时,轮胎转速高、应力大,补过的轮胎够不够坚固,爆胎风险会不会增加,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补胎后的轮胎能否安全上高速,要根据扎胎异物的尺寸和位置判断。如果是直径 2 至 3 毫米的细钉,扎在轮胎胎冠,补胎后对轮胎性能影响很小,能正常上高速,爆胎概率和正常轮胎差不多。因为细钉只穿透表面橡胶,没伤到轮胎内部帘线结构,就像承重墙上开几个细孔,不影响整体承载能力。只要轮胎内部钢丝帘线没受损,即使有点细微划伤,对性能影响也可忽略。
要是异物扎在轮胎胎侧,不管大小,都不建议补胎。胎侧结构特殊,行驶中承受弯曲应力和交变载荷,发热多、形变频繁,补胎贴片很难固定,短期内看似修好,后续也容易脱落导致再次漏气。虽然爆胎概率没明显上升,但频繁漏气也影响行车安全。所以,轮胎胎侧被扎,最好及时换胎,执意补胎就别上高速了。
要是直径 5 至 6 毫米的粗钉扎在胎冠,补胎后能上高速,但建议用蘑菇钉补胎。大扎孔用传统贴片补胎,时间长了贴片可能松动、脱落,轮胎受剧烈冲击时,补胎部位强度弱,爆胎风险增加。不过正常驾驶时影响不大。蘑菇钉补胎能填充贯穿孔洞,隔绝外界侵蚀,保护内部贴片。贴片补胎则会留下孔洞,雨雪天或复杂路况下,水分和异物易进入,损坏内部贴片。
另外,轮胎补胎次数也有限制,单条轮胎补胎最好不超 4 次,超过后轮胎结构和性能受影响,继续上高速有安全隐患。正常情况下,只要不走恶劣路况,轮胎正常使用寿命内,被扎次数一般达不到 4 次。
补胎会影响轮胎强度和性能,增加爆胎风险,但实际中因补胎直接爆胎的情况很少。异物小、补胎工艺好时,驾驶者不用太担心。不过,为了安全,还是要根据扎胎和补胎情况,谨慎判断轮胎能否上高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