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四个钟头,就为了充一个小时的电。我在服务区整整耗了五个小时。辰女士从广州开车回湖北,说起这事还在喘气。她说那天晚上九点多,人困马乏,车也快没电了,一进湖南官庄服务区,心直接凉半截。
充电桩前全是车。工作人员拿个破喇叭喊号,她拿到的是49号。整个服务区就四个充电口,一台车充四十分钟起。她等了三小时才轮上,加上充电时间,五个小时没了。
这还不是个例。今年国庆,高速上电动车多得吓人。交通部门说,平均每天有1250万辆新能源车上路,占总流量快两成了。比去年多了三成。路上跑的电动车越来越多,可服务区的桩还是那几个。
京沪、沈海、长深这些主干道,哪个服务区不是排长龙。有人发朋友圈说,睡了一觉,编号才往前挪了十位。急也没用,只能干等着。
有人问,干嘛不下高速去城里充?听起来是个办法,实际更麻烦。下了高速要绕路,人生地不熟,找桩像打仗。找到了可能还得排队。时间算下来,还不如在服务区死等。
关键是,服务区至少能排上号。外面的站能不能找到都说不准。电量一点点往下掉,空调都不敢开太猛,怕撑不到充电位。夏天闷在车里,汗流浃背,真不是滋味。
国家其实一直在建桩。2024年全国新增85万多台公共充电桩,总数到了357.9万台。听上去不少,可一到节假日,全堵在高速上,这点量根本不够分。
现在高速服务区九成七以上都有充电桩了,但数量太少。有些地方就两个桩,四个口,一堆车围着转。更头疼的是分布太偏。全国高速上的桩只占总量的零点五,大部分还挤在北上广深。一到假期,大家往外跑,资源全错位了。
有些地方开始想办法了。沪蓉高速黄栗墅服务区加了十二台新桩,功率120千瓦。宁波慈城那边上了超级桩,充得是普通桩八倍快。算是往前走了一步。
专家提了几招。短期可以搞移动充电舱,或者让机器人自动充电。长远还得继续建桩,而且得拉更多私人老板来投资。光靠政府不行。
技术也在试。蔚来推的换电模式挺灵,十四分钟搞定,比充电快多了。问题是各家电池不一样,没法通用。你想换电,得看你是什么牌子的车。标准不统一,推广就难。
对普通人来说,最实在的办法还是自己规划好时间。国家电网的数据说了,出城高峰是九月三十和十月一,返程高峰是六号七号。你要是聪明点,早上三四点出发,或者半夜上路,基本不用排队。
充电桩会越建越多,以后节假日应该不会这么难。但现在嘛,电动车主打一个拼耐心。你要想舒舒服服回家,要么提前出门躲高峰,要么做好准备——充电的时间,可能比你踩油门的时间还长。
我觉得吧,这事儿不能全怪车主,也不能光骂设施慢。发展太快,配套跟不上,迟早要撞墙。可既然知道问题在哪,就得赶紧补洞。不然下次假期,又是一堆人在服务区干瞪眼,喝着冷矿泉水,数着电量发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