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公里续航只是开胃菜?北京现代这台11.98万起的电动SUV,把77.5%高强度钢车身和-30℃极寒启动都给你整明白了
去年冬天在漠河,亲眼看着几台号称智能的电动车集体罢工。气温显示零下28度,有车主站在充电桩前跺脚两小时,车机屏幕黑得像关机手机。那天试驾的EO羿欧倒是没掉链子,插上枪15分钟后电池温度就爬到工作区间,这事儿当时没太在意,后来才知道门道——人家电池包底下藏着智能预加热系统,PTC加热器配合电机余热回收,算是把北方用户的痛点拿捏得明明白白。
这台车的来路有点意思。现代集团那套E-GMP纯电平台,全球跑了50多万台车验证过,模块化设计让电池组跟车身长成一体,不是那种油改电的拼凑货。平台本身支持800V快充架构,27分钟能把电量从30%怼到80%,相当于多跑422公里。不过真要说亮点,或许得看那套电池管理系统——表显续航跟实际里程误差控制在正负3%,这精度在行业里算是相当少见的水准。
车身安全这块,北京现代用了个挺唬人的说法叫“720度铠甲”。具体来说就是77.5%的高强度钢占比,A柱双层1500兆帕热成型钢能扛15吨压力,B柱更狠,5层复合结构夹着超高强钢和铝合金。发动机舱那根“神之手”梁是个巧活,正碰时把冲击力导向两侧,乘员舱侵入量能减三成。电池包底下铺了3毫米钢板护甲,托底测试能扛住50公里时速的冲击,这配置在15万这个价位段算是给足了料。
开起来的感受跟普通电车不太一样。那套“自然无感制动”系统把动能回收分成三段调校:起步阶段完全模拟燃油车发动机制动,中段线性加力,末段才让摩擦刹车介入。副驾坐过几次长途的朋友说,走走停停的市区路况基本不晕车,这可能跟制动曲线的渐进式设计有关系。底盘调校据说用了现代WRC三连冠的技术积累,前悬加粗了防倾杆,后五连杆通过液压衬套过滤振动,过减速带的时候后排垂直加速度确实比同级车小一些。
座舱里那块27寸4K屏配的是高通8295芯片,算力大概是上代8155的三倍。实际体验下来,主驾导航、副驾刷剧能同时进行,屏幕亮度1000尼特,高原强光下也看得清。音响系统8个Bose扬声器加一个低音炮,杜比全景声的声场定位精度能到正负1度。车载K歌模式倒是个新鲜玩意儿,双麦克风配0.02秒超低延迟算法,音画同步度似乎比家用KTV设备还稳。
辅助驾驶配了20项功能,1个800万像素前摄、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高速公路驾驶辅助在半径250米以上的弯道能把方向盘控制在正负2度,车速误差1公里每小时。自动泊车系统认水平、垂直、斜列三种车位,最小适用尺寸是车长加1米或车宽加0.8米,实测2.5米宽的狭窄车位3把能停进去。那个EMA紧急移动辅助挺有意思,检测到驾驶员没反应时车辆会自动闪避1.8米左右,高速爆胎或许能派上用场。
空间利用率算是下了功夫。4615毫米车长做出2750毫米轴距,后排腿部空间920毫米,后备箱标准容积506升能塞7个24寸登机箱。全车46处储物空间有些小心思:前门板能竖着放1.5升饮料瓶,中控台抽屉深15厘米固定手提包,后排座椅两侧专门设了雨伞导水槽。后备箱分层系统用可调隔板分上下层,下层放矿泉水,上层摆电子产品,算是照顾到中国家庭的实际需求。
测试环节据说挺狠。120万公里道路试验覆盖吐鲁番50度高温、漠河零下30度严寒、昆仑山4800米高原,三电系统做了1500次快充循环和3000次温度冲击。底盘调校团队采集了200多种中国路况数据,针对15种常见减速带做专项优化。车身防腐用“3层锌基涂层加2层电泳漆”工艺,号称能扛10年盐雾腐蚀。门把手、充电盖这些高频操作部件做了20万次机械臂耐久测试,相当于普通用户30年的使用强度。
11.98到14.98万的定价,88.1千瓦时弗迪刀片电池,722公里CLTC续航,实测达成率83%左右。这些数据摆在那儿,跟比亚迪元PLUS、吉利银河E5同台竞技,技术底子和配置水准大概能看出几分诚意。至于值不值这个价,或许得等市场给出答案——毕竟消费者用脚投票,从来比嘴上说话更实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