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大洲本田自由Today 50:一辆绕不开的通勤“老电驴”
早上出门还碰上邻居老李——他那话头基本离不开买菜、接娃用啥车。这天,又瞄上了我刚开回来的自由Today 50。李头看了半天,眯着眼说,“这不是跟八零年代送信的车差不多吗?”其实有点像,但又不是纯翻新那种。圆头灯,车身短短胖胖,灰、黄、白三种颜色,带点小文艺气质。新大洲本田今年搞得这车,倒不是给发烧友玩技术的,说白了,就是一辆跑市区、赶早市的工具车。
有师傅在维修间对着车打趣:“卤素灯,机械表,这玩意扔十年都不怕坏。”现在人讲究点都要LED了,可这车压根连个液晶屏都不给,机械指针直接上,剩下只有速度和油耗表,就连报警灯都含糊。听说卖车的都不主推这配置,怕客户嫌老气。头灯的反射灯碗,晚上遇上没路灯的乡道,还真是咬不住。师傅顺嘴插了个冷知识,说这块仪表盘其实和10年前一款老CG125用的还不是一个厂家出的。在微信群里,有车友调侃:“都指望走着走着能亮油灯,最好路灯一起亮。”
49cc的单缸机,风冷、四冲程那套基本班底,按销售小蒋说法就是“打不死的小单缸”,马力3.8匹,功率2.8kW,扭矩那个3.5Nm——不过这些对于老李那种日常买菜的,听着就是数字。启动是CVT变速,拧油门走,没啥技术门槛。重点是官方标注油耗才1.8升,油箱没做大,4.7升,实际算下来跑200公里以上不费劲。脚启动杆也保留了,听说有北方大爷冬天尤其喜欢,电瓶歇菜也不怕冻。
那天张师傅修车还提了个八卦,说“这压根没ABS也没什么智能系统,鼓刹前后,一脚一手,慢慢点。”鼓刹好处是省心,刹车片换起来“便宜的很,熟人五十块全包”。不过要说制动距离,群里之前自测,雨天刹满速得加大预判,不是开玩笑。减震用的前后组合,走平路倒不抖腾,上次骑去郊外碎石路,好家伙,弹了两下还得下来缓口气。
讲到座桶,有一点得赞,22升空间够大。小黑(群友)买了这车,说除了装半盔还能塞进一袋苹果,雨天穿雨衣直接往里一扔不怕丢。低座高715mm,八十公斤重,人送揽件都灵活。当年老苏州这边,邮局那拨人都是骑这体量的,街头挤拥也不怕摔。
配件有几个小冷门。有人提“没有闹钟”——原来本田日本本土版曾经附带个机械闹钟卡在仪表盘侧,现在国产化直接简配掉了。还有车体上的反光片,师傅说这批车用的是老库存的,某次点检还发现有过期标。维保上倒真没啥难题,加机油、查胎压就行,最近师傅还顺口说这车用国产机油比进口更耐用。
群里偶尔也有吐槽,主要是车速到50后,加速有点虚,不能有太多期待。有人在一次小事故后说座壳不耐摔,尤其后尾塑料很脆,一碰就断。实际上这车最大用途就是市内短途,农村乡道、复杂路况不太适合,轮胎也是偏省油设计,太软了不禁扎。
有段子手说,新大洲本田这一波操作,拿“电瓶车油改”老思路试水,算是打情怀牌。但还有人坚持,油车的可靠性、电瓶车修法太多,干脆骑踏板更省心。有传闻今年可能会出个带USB充电的版本,也许会更受年轻人青睐。
前几天,老李买菜回来说,自己骑老电动跑了30公里回来就歇火,怨声载道;我顺手把自由50让他骑了试试,转了一圈回来一句话:“这油车啊,不用想,省心。”我准备冬天再把车尾装个收纳箱,东西多了总不够装。想起维修师傅说的老话:“这个车,养着图安稳,不图啥流行。”凑合用着,没准能混到下代落地车出新颜色再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