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值得咱们老百姓关注的,那就是咱们国家自己的老牌子,红旗,在新能源车上又有了大动作。
主角就是前段时间刚上市的红旗EHS7。
这车上市时间不长,很多人可能还没来得及去店里看实车呢,工信部那边就公布了它的几个新版本信息,其中一个数据,可以说是直接戳中了很多想买电车的人心里最关切的那个点——续航。
新版本申报的续航里程,直接干到了780公里。
这个数字一出来,确实让人精神一振。
大家伙儿都知道,现在电车是越来越多了,技术也越来越好,但不管怎么变,续航里程和充电方便不方便,始终是决定大家掏不掏钱的关键。
红旗这次,看来是下定决心要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拿出点真东西了。
咱们先来仔仔细细看看这个新版本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根据官方公示的信息,这次红旗EHS7申报了两个新的高功率版本,一个是用单个电机的后轮驱动版,另一个是前后都有电机的四轮驱动版。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单电机版。
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车底下装了一块容量超过90度的三元锂电池。
这个“90度”是什么概念呢?
咱们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成油箱的大小,这个数字越大,能装的“电”就越多,车自然就能跑得更远。
在目前二十万左右这个价位的中型SUV里,能给到这么大容量电池的车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这背后体现的,不仅仅是成本的投入,更是红旗在电池技术和整车安全控制上的底气。
有了这么一块大电池作为基础,780公里的续航里程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咱们都知道,工信部这个续航数据(一般是CLTC工况)在咱们日常实际开车的时候,会因为路况、气温、驾驶习惯等因素打点折扣,但不管怎么说,一个更高的基础数据,就意味着更扎实的续航保障。
780公里,这意味着在理想状况下,从北京出发,一口气开到山东济南,甚至还能剩下不少电量,这对于节假日想开电车回老家或者出远门旅游的朋友来说,心里的踏实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续航焦虑能大大缓解。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
装了这么大一块电池,车子的重量也上去了。
这个新版本的车重达到了2148公斤,也就是超过了2.1吨,比现在在售的单电机版本重了不少。
这很好理解,就像咱们出门旅行,带的行李越多,人就越累赘一样。
车重了,理论上电耗也会相应增加,但红旗依然能做出780公里的续航,这说明它在电控系统、能量回收等方面也下了功夫,努力在重量和能效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
除了这个主打长续航的版本,红旗还准备了另一个“性能猛兽”,就是那个双电机四驱版。
这个版本就更厉害了,它前后两个电机加在一起,总功率达到了惊人的530千瓦,换算成咱们熟悉的马力,超过了710匹。
这个动力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和很多价格上百万的性能跑车掰手腕了。
把这样的动力放在一台家用的中型SUV上,可以想象那种驾驶感受,尤其是在需要快速超车或者体验加速快感的时候,它能给你带来非常强的信心和乐趣。
当然,这么强的性能,对电量的消耗自然也更大一些,所以它的续航里程标定为730公里,比单电机版少了一点,但即便如此,这个续航对于一台高性能四驱车来说,也绝对是相当出色的成绩了。
了解了新车型的硬核实力,我们再把目光放回市场,看看红旗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在的纯电动中型SUV市场,用“竞争惨烈”来形容都毫不为过。
红旗EHS7所处的18万到23万这个价格区间,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每一个对手都不好对付。
比如,小鹏G6,以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科技感著称,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还有刚刚发布的乐道L60,它背后有蔚来的换电体系撑腰,解决了补能焦虑这个大难题;更别提还有像智己LS6这样在性能和配置上都卷到极致的车型。
可以说,消费者在这个价位里,选择非常多,眼光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红旗EHS7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说实话只能算是一般。
从一些渠道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上个月只卖出了三百多台,和那些月销量动辄上万的头部车型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虽然“红旗”这个牌子在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情怀加成,但在如今这个新能源时代,光靠品牌和情怀已经不够了。
消费者需要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是能解决他们用车痛点的技术和配置。
所以,这次推出高功率、长续航版本,可以看作是红旗在深刻洞察市场需求后,做出的一次非常精准和有力的回应。
它的策略很清晰:既然在智能座舱、营销模式这些新势力擅长的领域,我可能需要时间去追赶,那我就在我作为传统大厂最有优势的领域——也就是车辆最核心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上,做到极致。
用更强的动力性能、更长的续航里程,这种最直观、最能打动用户的方式,来重新树立产品的竞争力。
这就像是在告诉消费者:别看那些花里胡哨的,买车最终还是要看基本功,而我的基本功,现在就是同级别里最扎实的。
这种做法,对于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它表明了我们这些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国有车企,也在积极地求新求变,能够放下身段,倾听市场的声音,并且有能力、有速度地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
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值得我们肯定和支持。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市场上多一个这样实力强劲的选择,总归是件大好事,它能促使所有车企都拿出更好的产品,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