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别买车

穷人别买车,这句话听起来刺耳,数据更刺眼:一辆十万元的小车,落地就贬值20%,马上变成八万元;养着不出远门,三年后可能只值五万元,五年后剩三万元。

先憋着别急着反驳,先把账算清楚。

穷人别买车-有驾

先讲个常见场景。

农村,赶场那几次拽得住三轮车,拉土豆、柴火、建材都方便。

城里,人们隔菜市场远也能靠公交、打车或网约车应付日常。

遇到真需要用车的情形很少:上班固定、单位没班车、上下班路远、时间紧,这类买车才划算。

穷人别买车-有驾

很多人买车的动机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面子——“别人都有,我也得有”。

有的人为了这口气,借钱、贷款,结果车停家门口成了摆设,日晒雨淋还买车衣护着,像供着个摆件。

算笔账就清楚了。

车贷和交强险、商业险,按原文统计年均约4000元;油费年均约8000元;停车费年均约6000元;保养维修年均约3000元,合计每年约2.1万元,月均约1800元。

穷人别买车-有驾

若无车贷和停车费,遇上过路费、偶尔磕碰,最少也得一千多元每月。

家庭月收入扣除基本开支后若不足两千元,养车就会把生活推到悬崖边。

车还有隐形成本。

折旧是显而易见的,前三年贬值快。

穷人别买车-有驾

车被亲戚借来借去,刮蹭修车钱和人情账会把原本省下的疏忽变成纷争。

贷款买车的人,常常出现“为车打工”的心理:每月还贷、看着车值缩水,焦虑上身,生活质量被压缩。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人把全部积蓄和贷款一起压在那辆车上,只换来一句“他买得起车”,这一句话把家底赌掉。

再谈选择权。

穷人别买车-有驾

穷并不等于不能买车,穷若用车能产生收入,比如跑运输、做网约或货运,那买车是合理投资。

相反,穷若买车只是为了“出门崩面子、回家吃浆子”,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农村居民比起小轿车,更实用的是带车厢的三轮或货车;城里零散出行频率低,公共交通覆盖度高,网约服务方便灵活,代价远低于自有车辆。

描述一个常见对话:邻居老李在村口抬着菜板说,“我就图个面子,开着车上街回头率高。”两年后车停院里,月供还着,老李每天为油钱愁眉苦脸。

穷人别买车-有驾

旁人感慨一句“他买得起车”,不是夸赞,而是讥讽。

这就是面子消费的代价。

买车前做三件事:一,算清楚家庭现金流,扣掉基本开支后每月还能余多少;二,评估出行需求,是常年跑长途、接送老人孩子、工作需要,还是偶尔周末用车;三,比较替代方案,公交、拼车、短期租赁、网约,哪个更划算。

记住一句俗话:“有那个肚,才吃那碗醋。”腰包撑不起,就别图那张面子。

穷人别买车-有驾

车不是身份的万能符号,它是会消费的物件。

若买车能带来收入或显著提高生活效率,去买;若只是为面子,把未来的日子卖给月供和油费,那就别买。

面子能吃饭吗?

能把房贷、孩子教育、日常三餐抵上去换一辆摆设吗?

把钱花在刀刃上,别把家底押在一辆降价的“面子车”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