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日常生活中,一提到“酒驾”,大家脑子里冒出来的画面,基本上都是司机喝得醉醺醺,开着车在马路上摇摇晃晃。
这当然是酒驾,而且是最危险的那种。
但现在,随着咱们国家对交通安全越来越重视,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对酒驾的认定,早就不是停留在这种“开车上路”的表面了。
交警同志们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很多车主因为一些自以为是的小事,稀里糊涂地就被判了酒驾,驾照没了,钱罚了,后悔都来不及。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几个特别容易让人中招的“隐形酒驾”行为,给大家提个醒,千万别因为不了解规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大麻烦。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跟朋友吃饭喝酒,散场了之后,人有点晕乎乎的,想着不能开车回家,这安全意识是有的。
但是看着停在路边的车,外面又有点冷或者有点热,就想着进车里坐会儿,启动车子开个空调或者暖气,听听歌,醒醒酒再找代驾。
听起来好像没毛病,车子原地不动,我就是把它当个休息室用,这能算出酒驾吗?
答案是,非常有可能。
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的道理,法律看的是你这个行为有没有带来公共安全的风险。
当你喝了酒,坐到驾驶位上,并且把车子发动起来的时候,从法律的角度看,这辆车就已经从一个静止的铁疙瘩,变成了一个随时可以移动的危险源。
虽然你主观上可能只是想开个空调,但谁也无法保证,在酒精的影响下,你不会下意识地挂上挡,或者脚一滑踩到油门上。
这种潜在的风险,是法律要极力避免的。
所以,执法的标准就是这么定的:只要车辆启动了,驾驶员在驾驶位上,就具备了行驶的条件,可以被认定为“准备驾驶”的状态,这就构成了酒驾的条件。
之前就有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司机在路边停车,开着空调在驾驶座上睡着了,结果被巡逻的交警发现,一检测,酒精含量超标,最后被认定为酒驾处理。
所以说,酒后如果真想在车里休息,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坐到副驾驶或者后排座位去,车子必须熄火,钥匙最好也拔下来放好,彻底断绝车辆移动的可能性,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咱们再来说说第二种特别常见的情况,就是酒后挪车。
这个场景在生活中太普遍了。
比如在饭店门口,自己的车停得不好,挡住了别人的出路;或者在自己家小区里,邻居要出门,需要你把车往前挪个一两米。
很多人觉得,这不叫开车,就是挪一下,距离这么短,总不至于上纲上线吧?
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一个巨大的认知误区。
在咱们国家的交通法规里,从来就没有“距离豁免权”这一说。
法律对“驾驶”行为的定义,是操纵机动车发生空间上的位移,这里面可没提距离长短的问题。
哪怕你只把车往前开了一厘米,只要车轮转动了,它就是一次完整的驾驶行为。
而且,法律上说的“道路”,范围也很广,不仅仅指我们平时跑的大马路,还包括了像小区内部的通道、商场的地下车库、饭店门口的停车场等等,只要是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地方,都算法律意义上的“道路”。
所以,只要你喝了酒,在这类地方动了车,不管挪了多远,都符合酒驾的构成要件。
可能你只是出于好心,想给别人行个方便,但法律是刚性的,它只看你的行为是否违法。
因为你挪车这几秒钟,同样存在操作失误撞到人或者其他车辆的风险。
所以,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逞能,也别不好意思,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老老实实地找个没喝酒的朋友来帮忙,或者直接跟对方说明情况,自己喝酒了不能动车,可以帮忙叫个代驾。
花几十块钱代驾费,跟罚款、扣分、吊销驾照比起来,哪个更划算,这笔账大家都会算。
最后一种情况,迷惑性最强,也最容易让人大意失荆州,那就是“隔夜酒”。
很多人都认为,头天晚上喝的酒,睡一大觉起来就没事了,酒精早就代谢干净了,第二天开车上班、办事肯定没问题。
实际上,这种想法完全是凭感觉,一点也不科学。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比我们想象中要慢得多,而且每个人分解酒精的能力千差万D。
这跟你的体重、体质、肝功能好坏,以及你喝了多少酒、喝的是什么酒都有关系。
有的人可能代谢快一些,但对大部分人来说,酒精完全从体内排干净,可能需要8到24个小时不等。
你头天晚上要是喝得比较多,第二天早上起来,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头不晕眼不花,但血液里很可能还残留着酒精。
这时候你的身体其实还处于受影响的状态,比如反应速度会变慢,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会下降,只是你自己察觉不到而已。
这种“感觉没事”的状态去开车,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交警在早高峰查车的时候,经常能碰到这样的司机,一吹气,酒精含量超标,司机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反复跟交警解释自己是昨天喝的酒。
但仪器是不会骗人的,只要测出来超标,就得按酒驾处理。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到底能不能开车呢?
这里有几个比较实在的参考标准:第一是看时间,最保险的说法是,距离你喝下最后一杯酒,至少要间隔24小时再碰方向盘。
第二是凭身体感觉,如果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是觉得头晕、口干舌燥、犯困,那不用想了,肯定不能开车。
第三,也是最科学的办法,就是自己花几十块钱买一个质量好点的酒精测试仪,出门前吹一下,看到数字是零,再发动汽车,这样心里最踏实。
总而言之,酒驾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现在的处罚标准非常严格,第一次酒后驾驶,就要罚款一千到两千块,驾驶证记12分,并且暂扣六个月,想拿回驾照还得重新考科目一。
如果五年内被查到第二次酒驾,那就是拘留、罚款、直接吊销驾照。
要是喝得更多,达到了醉驾的标准,那就不只是行政处罚了,直接就是刑事犯罪,要坐牢的,还会留下伴随一生的案底,甚至会影响到子女的升学和就业。
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了家庭的幸福,我们每一个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都必须在心里牢牢刻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条铁律,不抱任何侥幸心理,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