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推迟纯电新车发布,资金压力显现,电动转型左右为难

你说大众汽车遇上了大麻烦,其实这并不出奇。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信,这么一个百年老店、德国制造的代表,怎么就钱不够花了?难道世界真的变得太快,连大众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信你看,一个纯电高尔夫、一个纯电探歌,说推迟就推迟,还一推推了快一年,这要是放在以前,是不是不可想象?

咱们先来想一想,大众都经历过什么。燃油车时代,可以说基本没人敢挑战它。无论是帕萨特、速腾,还是高尔夫、T-Roc(探歌),家家户户都能见着。甚至有人说过,买大众不会错,大众稳得像块石头。但现在风向彻底变了,所有人都往电动化拼命冲,每天都是新能源、智能、电池、电驱,搞得像是风口上还有更大的谁等着上天。

可大众真追上了么?很显然没有。钱想省,车又不能太差,这才上马了全新平台、整修工厂,说到底都是要赌一把未来。可问题是“手里的钱不够用了”,这是大众亲口承认的。你说尴尬不尴尬?更何况,大众比一般公司要“负责任”,不是一个突然决定就能把工厂搬来搬去的。上上下下、工会、监事会、董事会,这么多环节,这钱花得不是一点重重把关。

再看看电动车的现实吧。说是销量增长,实际真有那么多老百姓买了吗?厂里投资一个亿,要是能换回十个亿的销售,谁不愿意?但现在实际情况呢?投资下去了,市场反应泼冷水。销量再增长也是有限的,根本没达到当初算账时的预期。“过度投资”这四个字,大众自己都说了。相当于花的钱,买不回想要的东西,这才被迫往后拖。

这么一想,大众这次算是“喝凉水都塞牙”。本来头顶是光环,是行业老大,现在行业变天,眼瞅着被新势力追赶,资金却出了大问题。咱就说一个现实问题:工厂升级要花钱,技术平台升级要花钱,新车研发还是要花钱。钱从哪来?现在全球经济低迷,德国自己也遭遇不少麻烦,比如通货膨胀、能源危机,供应链那更是难上加难。你指望股东再砸钱?你指望老百姓多买新车?谁都没这底气。

想到这里就不得不问,大众迟迟搞不定电动车,问题真是在钱上吗?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了,钱不过是表象,本质是在方向上。大众这么多年,积累了无数燃油车的技术和口碑,但一换成纯电,所有基础都要重来一遍,这是传统豪门共同的尴尬。你既要保老本行的市占率,又想在新赛道里追上后来者,这种两头忙活的日子,谁都累。更何况,上下内部还有争论,有老员工死守燃油车的阵地,有新势力推着搞创新,集团里很多声音根本凑不到一块。

其实,这种窘境或者说取舍,早就在十年前就埋下种子。中国市场突然崛起的新能源新势力,毕竟他们不用顾虑那么多,不用考虑传统包袱,也不用绷着脸照顾所有业务。你看蔚来、小鹏、理想,甚至比亚迪,人家换代如换衣,把电池、电机、智能化玩得风生水起。价格也敢砍,配置也敢堆。大众这套慢慢悠悠论资排辈、处处要评估风险的打法,被对手卷得不要不要的。

你说大众该怎么办?一刀切吗?彻底放弃燃油车,All in 电动车?这显然也不现实。市场需求摆在那里,喜欢燃油车的还是大头,尤其在部分地区,配套设施远远跟不上。你要是速度太快,集团老本行断了,那更凄惨。慢一点吧,眼看着比亚迪们冲上销量榜,大众连拼个前五十都难。电池技术还得买、智能化要OTA,还可能遭遇供应商“卡脖子”。

说到底,转型没有容易的,大象跳舞本来就不容易。以前大厂追求的是稳定,现在是要突破。以前靠历史、靠用户积累稳妥赚钱,现在要靠技术和创新找活路。这中间所有的折腾、所有的焦虑,其实每个行业的老大都逃不开。或者说,只有在危机最深的时候,大家才会想办法、才会破釜沉舟,否则还不如“等一等、看看市场怎么走”。

其实,现在大众挺过来的关键是什么?就差一句话:“到底还敢不敢冒险,敢不敢做减法”。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壮士断腕,把资源、注意力,都集中到关键点上。比如哪几个车型是未来市场的,大胆投;哪些业务注定鸡肋,果断扔。放在中国,叫“断臂求生”;在德国,也不过是传统转型的必经之路。

消费者其实是最现实的。真正的好产品、性价比高的东西,谁不愿意买?但你要老是在工厂、财务计划上绞尽脑汁,那产品自然就推迟,甚至影响口碑。尤其电动车这种热度极高的赛道,一旦掉队,再想补课就更困难了。你看大众这次九个月的延期,其实不是一次简单延后,更像是两条船切换过程中的经典“扭屁股”。一边觉得要抓住机会,一边又放不下曾经的体量和稳健,这种纠结带来的只能是更大风险。

大众推迟纯电新车发布,资金压力显现,电动转型左右为难-有驾

很多人说中国人现在吃瓜看热闹,其实内心也在打算盘。毕竟,大众品牌在国内渗透了这么多年,很多人对它有情怀、有信任。但情怀是吃老本,科技和创新才是未来。大众如果只是靠“老资格、老品牌”,那未来年轻一代,真不一定会买账。尤其新能源赛道,想象空间还大,但时间也不等人。

大众推迟纯电新车发布,资金压力显现,电动转型左右为难-有驾
大众推迟纯电新车发布,资金压力显现,电动转型左右为难-有驾

你说大众如果真有魄力,说未来五年All in 新能源,能不能翻身?我觉得未必。翻身不是喊口号、不是投多少钱,而是跟得上市场变化,把用户需求真正搞明白。中国电动车热闹是热闹,但也有很多泡沫,跟风、炒作、速生速死,都有过。从这个角度看,大众现在比的是谁先熬过去,谁能技术创新、技术突破,谁才能最后活下来。

最后我觉得,大众遇到的还只是一个开始。电动化转型永远都不是一脚踩到底的事,也不可能所有巨头都一夜蜕变。九个月的推迟,其实就是给自己多买了点时间,能不能挺住,能不能把钱花到刀刃上,才是后面真正考验。汽车行业到了今天,不是靠吓唬、靠宣传能解决的。你有实力、产品力强,哪怕晚发布都没事,真要是折腾半天拿不出好东西,那再多的资本家也会向你挥手告别。

大众这船虽然大,但水流急了以后,能不能逆水行舟甚至冲进下一个大浪,还得靠断舍离、靠技术创新、靠直面问题的勇气。而不是谁再给你填点钱、敲鼓打气能解决的。不信你就等着看,大众到底是“老而弥坚”,还是“力不从心”,未来几年,这道题没人能抄作业,也没人能躲过去。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