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本,你就是请现在最红的编剧来写,都得被骂个狗血淋头。
太离谱了。
九月底,荷兰人雄赳赳气昂昂,号称要打一场“芯片闪电战”,想一口吞下咱们中国的安世半导体。结果呢?不到二十天,自己先跪了。欧洲那帮汽车大佬,大众、宝马,跟催命似的,天天在荷兰政府门口哭丧,说生产线都要长草了。回头一看,那个在背后拱火、递刀子的老美,早拍拍屁股溜了,还顺手把队友卖了个干干净净。
这事儿吧,你要是光看新闻标题,什么“荷兰突袭中企”、“中国强力反制”,你可能觉得就是一场常规的商业摩擦。
错了。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商业摩擦。要我说,这活脱脱就是一出发生在21世纪的、带点黑色幽默的“围城”大戏。城外的人(荷兰)想冲进来抢宝贝,结果发现城里(中国)早就把粮草和水电都给断了,自己反倒被困死在了城门口。
来,坐下,咱俩今天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宏大叙事,就盘一盘这事儿里头,那些让人拍大腿的细节,和背后那点儿不上台面的人性。
首先得搞明白,荷兰人抢的这个“安世半导体”,是个什么神仙玩意儿?
这公司,说起来身世还挺坎坷。最早是飞利浦家的亲儿子,后来几经转手,日子过得不咋地。到了2020年,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花了三百多亿真金白银,把它全须全尾地给收了。
你别小看这笔收购。当时很多人还嘀咕,说闻泰是不是当了冤大头。可人家接手之后,一顿操作猛如虎。先是帮安世还清了一屁股外债,然后砸钱扩产,把一个病恹恹的林妹妹,愣是给调理成了浑身肌肉的练家子。
现在的安世,是干嘛的?这么说吧,它是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的“扫地僧”。你车上那些不起眼但没了就不行的玩意儿,什么刹车系统、电源管理、车灯控制,都得靠它。一年出货一千多亿颗,客户名单拉出来,全球叫得上号的车企,一个都跑不了。
关键在哪儿呢?安世的布局特别有意思。它的研发和晶圆制造,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在欧洲。荷兰人就盯着这个,觉得只要我把欧洲这头的股权、知识产权一冻结,不就等于掐住了你的脖子吗?
这想法,像极了那个只看过屠宰场手册就去解牛的秀才。
他们忘了,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看懂。安世超过70%的封装测试产能,稳稳地放在了中国的东莞和上海。
这是什么概念?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开了一家世界顶级的面包房,面粉(晶圆)是你从法国空运的,烤箱(设备)是德国进口的。你以为你掌握了核心。但你忘了,那个掌握着独家酵母配方、并且能把面团揉成面包、最后送进烤箱烘烤出炉的大师傅(封装测试),他住在中国,而且只听中国老板的。
荷兰人这次的操作,就是冲进面包房,把法国面粉和德国烤箱给扣了,然后对着中国大师傅喊:“从今天起,你归我管了!”
你猜大师傅怎么说?
大师傅压根就没搭理他,回头就把作坊门一关,牌子一挂:“内部整顿,暂停营业”。
中国的反制,快得就像一道闪电,而且精准得像外科手术。荷兰那边刚宣布冻结,我们这边商务部马上公告,安世在中国的基地和分包商,暂停出口核心产品。
这一下,等于直接往全球汽车产业链这锅滚油里,浇了一盆凉水。
炸了。
欧洲那帮车企,前一天还在优哉游哉地喝着咖啡,讨论下一季度的财报,第二天一睁眼,傻了。供应商电话打爆了:“老板,安世的芯片断供了!库存只能撑几天!”
大众在德国的老巢沃尔夫斯堡,最先停产。紧接着,宝马、日产、特斯拉……一个接一个。那场景,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多米诺骨牌,哗啦啦倒成一片。德国媒体都急了,说大众一天就得亏一亿多欧元。
这帮车企可不是善茬儿。他们一看,好家伙,我这儿火烧眉毛了,你荷兰人还在那儿玩政治游戏?于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直接下场逼宫,措辞那叫一个激烈,就差指着荷兰经济大臣的鼻子骂了。潜台词很清楚:你要是再不解决,我们就联合起来,反制你们荷兰的郁金香和奶酪出口!
你看,多有意思。现代商业社会,最朴素的逻辑往往最有效。你断我财路,我就砸你饭碗。
荷兰政府这下彻底蒙了。他们设想的剧本,应该是他们王师一到,中方束手就擒,然后他们拿着安世这个筹码,去跟美国人邀功请赏。
结果呢?功没请到,自家的后院先被欧洲兄弟们给点了。
更黑色幽默的是美国人的角色。
这事儿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股“山姆大叔”的味儿。法庭文件都捅出来了,美国国务院早就跟荷兰人通气,点名道姓要换掉安世的中国CEO,不然就拉黑名单。荷兰人动手前一天,美国商务部还贴心地递上了“助攻”,推出了所谓的“50%股权穿透规则”,摆明了就是要帮荷兰人“合法”地抢资产。
这就像一个黑社会老大,对自己最忠心的一个小弟说:“你去把对面那家店给砸了,我给你撑腰。”
小弟嗷嗷叫着就冲上去了。
结果他前脚刚动手,老大后脚就把电话打给警察,说:“哎呀,这人太冲动了,我们一向是主张和平的,这事儿跟我们没关系。”
中国反制之后,美国车企也慌了,因为供应链是全球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那边一看风向不对,立马就没声了。留下荷兰一个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对着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怒火。
这事儿,从9月30日打响,到10月21日荷兰经济大臣给咱们王文涛部长打电话求和,满打满算20天。荷兰从一头气势汹汹的狼,变成了一只温顺待宰的羊。
要我说,这二十天,给全世界都上了一堂极其昂贵的公开课。
这堂课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别再迷信什么“技术为王”的古老神话了。在今天,制造能力,尤其是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稳定制造能力,本身就是最硬的“技术王牌”。你有图纸,你有专利,那又怎么样?我能把它变成千千万万个摆在货架上的商品,你不能。那你最终就得求我。
第二,全球产业链这玩意儿,它不是一根可以随意抽走的线,它是一张深入血肉的网。你想撕开一个口子,结果往往是把自己弄得鲜血淋漓。荷兰以为自己动的是一家中国公司,实际上,他动的是德国的饭碗,是法国的就业,是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器。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三千,还得罪一帮大哥的事,纯属脑子进了水。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次事件,是中国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强硬地向世界展示了“对等反制”的决心和能力。过去我们总说“抗议”、“谴责”、“敦促”,听多了,人家就当耳旁风了。这次不一样,你动我一根手指,我就直接打断你一条腿。没有废话,直接上手段。这种“说到做到”的行动力,比一万句外交辞令都管用。它告诉那些还想跟风搞事的人:下场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看看你的产业链,有几根是长在中国的土地上的。
现在,谈判桌重新摆上了。但主动权,已经不在荷兰人手里了。安世中国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优先供应国内客户。欧洲的车厂们,还在掰着手指头算库存。而那个始作俑者,正隔着大西洋,揣着手看热闹。
这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又这么荒诞。
你说,荷兰人这学费交得,冤不冤?我估摸着他们现在心里,比吃了黄连还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我就说到这儿,剩下的你们补充。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