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摩托车市场,可以说是热闹非凡,各种新品牌、新技术层出不穷,大家都在拼了命地往前跑。
这边国产厂家刚刚发布了一款带有智能互联功能的新车,那边国际大牌又推出了一款性能更强悍的猛兽。
就在这片你追我赶、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里,本田,这位大家心目中的“老大哥”,却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举动:它把一款差不多二十年前的老车型——自由TODAY 50,重新拿出来生产销售了。
这个操作一出来,大家心里就犯嘀咕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本田觉得现在的创新太卷了,想换个赛道玩一玩,还是觉得咱们国内消费者的怀旧情结特别浓厚,可以借此机会来一波“情怀收割”?
这究竟是对经典的致敬,还是一种单纯的商业策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款从过去“穿越”回来的小摩托。
首先,我们得仔细看看这台重新上市的新大洲本田TODAY 50,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车。
虽然名字里带着“新”,但它的样子,可以说和二十年前的版本几乎一模一样,保留了那种非常经典复古的味道。
它没有现在很多车上那种锋利的线条和复杂的造型,整个车身看起来圆润、饱满,像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家伙。
车身尺寸非常小巧,长宽高分别是1695毫米、650毫米和1030毫米,而它的重量,更是轻到只有79公斤。
这个重量是什么概念呢?
现在市面上很多尺寸大一点的电动自行车,可能都比它要重。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力气比较小的女士,还是需要在拥挤城市里灵活停车的上班族,驾驭这台车都非常轻松,挪车调头就像推个自行车一样简单。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仅仅695毫米的座位高度。
这个数字对于很多身材不高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骑着比较高大的摩托车,在等红绿灯的时候需要踮着脚尖才能撑住地面,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
而骑上这台TODAY 50,大部分人都可以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这种扎实的安全感,是那些高大的车型给不了的。
当然,这次重新生产,本田也不是完全没做任何改变,它为新车增加了两种很有格调的颜色,一种是莫兰迪棕,一种是复古绿,并且车漆也做成了哑光质感,让整台车看起来比老款要精致不少,骑在街上显得既低调又有品味。
说完了外在,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内在动力。
这台车用的是一台49cc排量的风冷四冲程单缸发动机。
没错,就是这个在国内摩托车市场几乎已经消失的50cc排量。
它的最大功率是2.8千瓦,最大扭矩是3.7牛米。
如果单看这些数据,很多对摩托车有了解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不值一提,毕竟现在主流的125cc踏板车,动力数据都要比它好看得多。
它的最高速度,实际测试下来也就在每小时60公里左右。
如果你想骑着它去追求速度与激情,那它确实无法满足你。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台车的定位是什么。
它不是用来跑山、不是用来长途旅行的,它的主战场,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城市街道。
在交通拥堵的早晚高峰,它的优势就完全展现出来了。
由于车身轻巧,起步非常轻快,加上车身很窄,可以在车流中非常灵活地穿梭。
在红灯变绿灯的那一刻,你轻轻一拧油门,它就能迅速地冲出去,常常能把旁边那些笨重的汽车甩在身后,这种在拥堵中游刃有余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驾驶乐趣。
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极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
根据官方数据和用户反馈,它每百公里的油耗大约只有1.6到2升。
它的油箱容量是4.7升,算下来加满一箱油也就花个二三十块钱,但却能实实在在地跑上超过200公里。
对于每天只是上下班代步、买买菜、接送孩子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最理想的工具,省钱又省心。
那么,既然这款车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本田的这次操作还是引起了那么多的讨论和质疑呢?
问题的核心,就出在了“创新”这两个字上。
我们可以环顾一下现在的国内摩托车市场,尤其是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发展速度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无论是春风、钱江还是无极,都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像牵引力控制系统、弯道ABS、无钥匙启动、可以连接手机的全彩液晶仪表盘等等,这些在过去只有高端进口大排量摩托车上才有的配置,现在很多一万多元的国产车上都已经普及了。
在外观设计上,国产品牌更是大胆突破,各种风格层出不穷,不断引领着新的潮流。
回头再看本田这次的操作,就显得有些保守了。
他们把一款二十年前的成熟产品,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优化,比如把老款的化油器供油系统升级成了更环保、更高效的电喷系统,可能会在部分车型上增加一个基础的CBS联动刹车来提升一点安全性,然后就直接推向市场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缺乏足够的诚意,更像是一种利用品牌影响力和经典车型光环的“投机取巧”。
大家忍不住会问,以本田强大的技术实力,为什么不能针对中国市场,踏踏实实地研发一款全新的、融合了新技术、新设计的车型呢?
难道非要一次又一次地依靠过去的情怀,让老车型重新登场来吸引消费者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情怀本身确实是一种强大的市场力量。
TODAY 50这款车,对于很多七零后、八零后来说,确实承载着他们年轻时的美好回忆。
在那个物质还不算特别丰富的年代,拥有一辆这样小巧精致的本田小摩托,是一件非常时髦和值得骄傲的事情。
所以,这次复产,确实点燃了很多老车迷的热情,让他们有机会弥补当年的遗憾。
同时,从市场策略的角度看,本田也精准地找到了一个被其他厂家忽略的空白市场。
现在大部分厂家都在追求更大排量、更强性能和更高配置,反而很少有人愿意去用心做一款纯粹的、高品质的、用来满足最基本城市代步需求的小排量踏板车。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追求速度、只在乎品质和实用性的女性用户或者新手来说,TODAY 50几乎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然而,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品牌的发展,终究还是要靠持续不断的创新来驱动。
依靠情怀和品牌光环,或许可以赢得一时的市场,但这种优势并非牢不可破。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摩托车市场,消费者的认知在不断提升,国产品牌的品质和技术也在飞速进步。
当有一天,国产品牌不仅在配置和设计上领先,在耐用性和可靠性上也足以与合资品牌相抗衡时,如果本田还是固守着这些老旧的车型,那它的品牌价值必然会受到冲击。
这种专门针对国内市场的“特供”复产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在全球品牌的战略布局中,不同市场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或许是存在差异的。
大家愿意为这份“自由”的情怀买单,但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够引领行业、不断带来惊喜和创新的本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