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事,闹得是沸沸扬扬,估计不少人都看到了那个视频。

说的是一辆理想汽车,就是那种咱们在路上常见的家用SUV,跟一辆大卡车迎头相撞。

按我们普通人的想法,小车撞大车,那不就是鸡蛋碰石头吗?

结果视频里的一幕,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有驾

那辆块头大得多的卡车,居然被理想给撞得整个车头都掀起来了,四个轮子都离了地,来了个“前空翻”。

反倒是那辆理想汽车,虽然车头也撞坏了,但驾驶室那块儿看着还挺完整。

这一下,网络上可就炸了锅了。

这到底是咱们国产车的安全技术真的已经这么厉害了,还是这里面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这件事从头到尾好好捋一捋。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立刻分成了好几派。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觉得这太违反常识了。

咱们从小听到的教诲,开车上路,看见大卡车一定要躲远点,那是“公路霸王”。

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有驾

网上那些小轿车被大货车挤压得不成样子的惨烈图片,可不是假的。

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你,一辆两吨多的小车能把一辆八吨重的中型卡车给“干翻”,这感觉就像有人告诉你,一只猫把一只大狼狗给打跑了,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怎么可能?”。

所以,各种开玩笑的、讽刺的段子就都出来了,说理想这车不但能撞翻卡车,还能撞翻飞机、航母,甚至外星人的飞碟,一下子就成了大家恶搞的对象。

还有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理想车主,甚至在网上公开说,愿意把自己的车拿出来,让卡车公司再撞一次试试。

卡车司机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在网上喊话,要在真实的马路上跟理想车主“比划比划”。

你看,一场碰撞测试,最后演变成了全民参与的大讨论,这就说明视频里的画面确实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范围。

其实,这些年搞小车撞大车测试的厂家并不少。

比如红旗、问界、极狐这些国产品牌,都做过类似的挑战。

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有驾

但你看他们公布的视频,虽然也都是强调自己的车身结构多结实,能保护车里的人,可画面上,都是小车自己撞得更惨一些,这符合物理规律,大家也都能理解和接受。

唯独理想这次,把对方给撞得“人仰马翻”,效果太过震撼,反而起了反作用,让大家觉得这不像是一场严肃的科学测试,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魔术表演”。

当一件事情看起来太不真实的时候,刨根问底的人就多了。

网友们拿着放大镜,一帧一帧地分析视频,还真就找出了不少疑点。

首先就有人指出,理想方面宣传时说撞的是“重卡”,这其实是在偷换概念。

按照国家的标准,总重量超过12吨的才能叫重型卡车,而视频里这辆东风乘龙卡车自重8吨,属于中型卡车。

这听起来好像差别不大,但在物理碰撞里,重量差着好几吨,撞击时产生的能量可就差远了,难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这就好比你声称自己打赢了重量级拳王,结果大家发现你对打的其实是个中量级选手,这说服力自然就打了折扣。

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有驾

更关键的是,整个测试过程交代得不清不楚。

比如,这两辆车碰撞的时候,是空着车撞的,还是拉着货或者坐着人的?

车里的测试假人有几个,多重?

两辆车相撞时的具体速度又是多少?

这些直接影响碰撞结果的核心信息,一开始都没有公布。

这就让人生疑了,一场号称专业的测试,为什么要把最重要的条件藏着掖着呢?

相比之下,之前别的厂家做测试,都会把这些工况条件说得明明白白。

比如问界的测试,就是模拟在等红绿灯时被后面的大卡车追尾,前后都有卡车,场景设定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危险情况。

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有驾

一汽奥迪的测试,也明确说了是模拟城市路口突发情况,卡车的重量、速度都交代得很清楚。

只有把条件都摆在明面上,测试结果才经得起推敲。

最大的谜团,还是那个卡车车头为什么会掀起来。

要知道,卡车的驾驶室是通过好几个非常结实的锁扣固定在车身大梁上的,那个大梁可是贯穿车身、最坚固的部分。

想让它这么轻易地就翻起来,正常情况下几乎不可能。

于是大家就猜测,要么是有人提前把锁扣给解开了;要么就是测试人员粗心,忘了锁好;再或者,就是这辆卡车的锁扣本身质量有问题,一撞就断。

面对这种“奇耻大辱”,卡车生产厂家东风柳汽当然坐不住了。

他们先是在网上发声,说感觉自己“被摆了一道”,然后赶紧发布视频,展示自家的驾驶室有多结实安全,最后更是直接发了官方声明,质疑这次测试的专业性,还配上了“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这样一语双关的海报,火药味十足。

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有驾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理想汽车和负责这次测试的机构——中国汽研,才联合发布了一份声明。

声明里倒是公布了车速,理想L8时速大概是60公里,卡车是40公里左右,这和一些技术大神分析得差不多。

同时,他们抛出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说这次测试用的卡车是辆“二手车”。

这个说法就非常巧妙了,它给卡车车头为什么会翻起来提供了一个可以想象的理由,比如车子老旧、零件磨损等等,但又没有直接说是卡车质量不行,避免了把矛头直接指向东风柳汽。

不过,对于大家最关心的,比如车子到底有没有为了测试做过特殊改装、卡车的锁扣到底锁没锁这些核心问题,声明里还是绕开了,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场风波,也把负责测试的“中国汽研”这家机构推到了台前。

很多人一听,这是个公司,还是个上市公司,就觉得是为了挣钱,给理想汽车“背书”的。

其实这里面有点误会。

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有驾

在我们国家,搞汽车检测最权威的有两家,都是国家队的。

一家是在天津的“中汽中心”,我们经常听到的C-NCAP五星碰撞测试就是他们搞的。

另一家就是这次在重庆做测试的“中国汽研”。

这两家都是有国家背景的专业科研机构,并不是什么“野路子”。

那么,专业的机构为什么会参与到这样一场有争议的测试中呢?

这就得说到现在汽车安全宣传的现状了。

以前,哪款车能在C-NCAP拿到五星安全评级,那就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能好好宣传一番。

但现在,随着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进步,大家造的车都越来越安全,拿到五星评级的车太多了,这个“五星”也就不那么稀奇了,很难再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碰撞测试大比拼,小车硬刚大车,理想为何翻车-有驾

在这种情况下,车企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车更安全,就开始琢磨一些难度更高、场面更震撼的“超级测试”。

于是,像中国汽研的“SUPER CRASH”这样的平台就应运而生了。

车企出钱,请这些权威机构来设计和执行一些极限碰撞项目,比如从高处掉下来、被两辆大卡车前后夹击、被重卡侧翻压顶等等,怎么惊险怎么来。

这些测试视频拍出来,确实比普通的碰撞测试更能抓住人的眼球。

这对于检测机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业务收入;对于车企来说,是绝佳的营销素材。

这本身是市场发展的产物,也确实能推动车企去研究更极致的安全技术。

但问题在于,当这种商业合作和科学测试搅在一起的时候,界限就容易变得模糊。

如果测试的设计过于偏向于制造轰动效应,而忽略了过程的严谨和透明,那么它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挑战。

理想这次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告诉所有车企和检测机构,今天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懂行,也越来越较真。

光靠一个震撼的画面就想说服大家,已经行不通了。

想证明自己真的强,就得把所有的数据、条件都摊在阳光下,经得起所有人的检验。

毕竟,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一场表演,而是来自于实实在在的、经得起推敲的专业和诚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