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创纪录,比亚迪奇瑞抢眼,新能源成主力

出口,这事儿怎么看?手一伸,月报数据就摆那了,什么61.1万辆、同比19.6%的增长率,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可别光图一乐,咱得琢磨琢磨,这数儿背后有啥门道?

先不说国内卷成啥样,先聊数据。前8个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429.2万辆,同比13.7%的增长。光是8月,乘用车出口53.3万辆,同比直接飙了21.8%。看上去,好像都是一片大好盛世。可是谁还记得前两年,经济舆论天天嚷嚷着“内需拉动”,现在倒好,“出口”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那这事儿到底是喜还是忧?得分两头看。

为什么中国车能卖那么多?是外国人突然咋了?忽然爱上了中国制造?都是自己国家没车吃不上饭了?显然不是。说白了,根子上还是咱们便宜,性价比高。你说这年头欧洲人美国人过得也都紧巴,你四万块钱能提辆中国新能源小跑去菜市场,这买卖谁不划算?咱该高兴,说明中国车确实在进步。可凡事有利有弊。靠的是价格、规模,不是技术单点突破或者品牌魅力。这有点像十来年前中国搞制造业出口,玩的是价优质平。能做老大的前提,咱是在大环境盈利不多的时候还能挣钱。但将来要真有一家中国车厂说自己能像丰田、本田、奔驰那样自带光环,得再等几年。

数据里还能看出啥?商用车出口7.8万辆,同比小涨6.6%。但真正撑场子的是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车。新能源8月份出口增长翻一倍,真值得咱给中国车厂鼓个掌。但是得说一句,人家外部环境这几年,对新能源支持大,欧洲政策风向一换,根本就是在逼自家企业“认命”,自家搞不出来,只能先买买中国的。你觉得这是什么好事儿?长期中短期得分开看。中国市场出口做大是好事,但不意味着以后别人还惯着咱。欧美一旦反应过来,这阵风能持续多久?要么关税,要么本地化。现在挣钱,能把技术壁垒砸穿,未来才能挺住。

我还得说个细节,你看传统燃油车这数据,8月同比降了3.5%。这就是趋势。代表着老外对咱油车没那么感冒了,不是卖不动,是全球市场要变天。新能源一飞冲天,油车则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这趋势有啥启示?谁还能靠油车做出口老大,早早醒醒吧,未来就是“电动”的江湖。

但再牛的数据也掩盖不住“分布不均”。你瞧出口排名,前三是奇瑞、比亚迪、上汽,仨一看就知道“卷王”,都在10万台左右。第二梯队吉利、长城、长安,也守住了5万台的线。剩下的?基本看不到啥冲劲。到现在为止,特斯拉上海工厂出口不过2.6万台,前8个月加起来15.4万。要说特斯拉是外资,还是自己的电池生产线,本地化了,但出口量跟中国品牌相比,并不算亮眼。成了中国出口大蛋糕里的个小“花边”。这样一对比,你就发现,外资巨头的优势在逐步丧失,如果不更快融入中国速度、中国成本结构,就得被本土品牌甩开一大截——当初谁能想到中国品牌能跑过美国品牌?

我们还得问一句:中国出口的动力来自哪儿?除了价格和政策红利,中国车厂这几年最大的两个变化:一是技术追赶,拉近了与欧美的差距,尤其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智能这些东西确实很能打。二就是营销和本地化更激进。说白了,发现纯靠出口做“贸工技”已经不够了,索性在别人家门口砸生产线、搞合作,这也是顺势而为。否则光想走最低价那一条路,老外要么压制,要么反倾销,要么就直接换供应链,又回到“被捏脖子”的地步。

中国汽车出口创纪录,比亚迪奇瑞抢眼,新能源成主力-有驾

为什么奇瑞能坐上头把交椅?一是他们在国外市场深耕积累多年,早早扎根在一些新兴市场和中低端市场,有份额、有品牌效应。有耐心,耐得住寂寞。新一代奇瑞的管理层其实很早就跑出去了,练级多年;二是产品可靠,性价比强,这点外国客户特看重,尤其在南美、东欧、西亚这些地方,配置同级别,稳定不坏,便宜好用,这是硬实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敢打价格战,落地速度快,不怕栽跟头。

再看“新能源出口”,为什么大家都说比亚迪猛?8月出口8.1万台,同比涨了1.5倍。比亚迪得益于什么?电池自产、技术链条全、品牌越来越硬气。这几乎全链通吃。论出口增速,他们已经压过一众老牌,不是光靠卖便宜,而是真的东西硬。讲句大实话,比亚迪能不能成为“新大众”,看下几年全球新能源换代的大洗牌。只要核心技术护城河保持得住,哪怕欧美加关税封政策,比亚迪这类企也顶得住。

中国汽车出口创纪录,比亚迪奇瑞抢眼,新能源成主力-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创纪录,比亚迪奇瑞抢眼,新能源成主力-有驾

话说回来,大家都盯着数据兴奋,其实更关键的一点是,下游渠道的反应。能不能持续卖出去,不是看一两年。比如某些市场本地消费者突然发现“中国车便宜好修”,但两三年后零配件,售后,口碑要上来了,才能真正形成“中国车生态圈”,否则别人喝点“头口水”就转战新品牌、老品牌去了。

有很多人说,“咱应该高兴,中国车崛起了!”这心态没错,但你真就以为稳了?就这外部环境,现在欧美对中国电车那叫一个防,那些产业补贴一轮轮迭加。关税、技术门槛、上下游标准挖坑,稍有不慎企业就得背上沉重包袱。再看数据增长快,那是海外一部分市场的窗口红利,“早进早赚钱,赚了就跑”。但长期怎么玩?是继续卷下市场红利,还是加速品牌升级、提升高附加值?你说是经济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产业的自信和底气——有技术、产品、品牌、渠道。当这四样真正落地了,将来再遇大风大浪,才不至于退潮就是“裸泳”。

中国汽车出口创纪录,比亚迪奇瑞抢眼,新能源成主力-有驾

中国出口老大的地位,看上去挺稳,但其实暗流涌动。开放其实是机遇,也是竞争。你看日本、韩国当年怎么做全球出口大国?那是用几十年耕耘出来的产业链和技术积淀。中国虽然走得快,但世界不是只管一条道跑下去。以后要继续做老大,不能光靠卷,还得真本事。你说这卷能持续多久?你看今天的韩国三星、现代不也遇到天花板了吗?所以中国品牌还得不断自我革新。这不,出口前十的名单,年年换人,活下来的都是能在大风大浪里不断重塑自我的车企。

总结一句:数据是好的,增长是真的。中国汽车出口不光量大,质量也挺能打。但是机会和挑战同在。咱们真要盯紧技术升级和品牌出海,别做“短命冠军”。未来属于那些既能卷价格又能卷技术、既能卖得出去,还能树得起国际口碑的企业。要想一直做世界的大车厂靠低价?不行!得做世界的大品牌靠创新,那才是真正闯天下。

中国汽车出口创纪录,比亚迪奇瑞抢眼,新能源成主力-有驾
中国汽车出口创纪录,比亚迪奇瑞抢眼,新能源成主力-有驾

最后提个问题,你们觉得,十年之后,中国汽车品牌的出口老大还会是今天的这些名字吗?没人能拍胸脯保证。市场风云幻化,鹿死谁手,还得看你有没有两把刷子。到时候再看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