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复活威马”,到底是在搏一次未来,还是又一出资本的障眼法?我还真挺纠结的。这事要算起来,也不是第一次看见类似操作。造车新势力这一波浮浮沉沉十年,别说买车的普通人迷糊,看热闹的也搞不清楚:是车企想活,还是资本找个新噱头?
先来问你个问题,你会买吗?或者你会投吗?如果有家车企前几年还整天在新闻里喊亏本、裁员、断供,花样百出地撑不下去了,现在突然有人一顿操作猛如虎,说要复活、要量产、甚至“复刻巅峰”?你还敢往里掏钱,敢往里下注吗?
威马汽车这回复活的戏码,确实花里胡哨。什么温州政府出面,什么宝能牵线,投资、供应链、场地、人脉资源一股脑往里砸,看得人心痒痒。可这阵仗,跟你小时候看过的“反派突然洗白,然后又从棺材板里爬起来”剧情,有啥区别?我脑袋里第一反应就是:这是真心救“孩子”还是又搬一场资本魔法?
你看,地方政府肯定有自己的算盘。不论哪个城市,各路领导都想在自己地盘里搞点产业升级,让经济数据好看一些。至于车企到底能不能长久活着,能不能真带动就业、产业链,那是后面再说的事,面子和政绩当下才是要紧。这跟高铁站、特色小镇、孵化器一个套路,产业链这块“蛋糕”,谁都不想放手。
再说回威马的“复活”队友。高合、哪吒,都曾风风光光地在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最后要么资金断裂,要么销量暴跌,如今都是靠“拉人续命”混个在世状态。这要不是靠资本的最后一波忽悠,谁还会真心去买他们的车?市场竞争就这点红利,大佬们都在割,谁知谁明天就跑路?
威马这回操作最重要的“干货”是什么?第一,官方说法院批准了重组计划,把以前欠的账分成新旧两部分,老的债务做个框架。新公司“轻装上阵”,旧的锅先用时间和组合方案慢慢还。这跟咱们平时小区业委会换届账目重整一样,都是个技术办法,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得看执行。
第二,找来的“白衣骑士”,深圳翔飞汽车,其实就是宝能的人马,注册时间不长,实控人黄晶还被限制高消,股东一查一堆经营异常,员工显示零人,你说这么个公司的底子能有多硬?况且,宝能自己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债务压得抬不起头,集团层面欠一屁股债,还敢出来收购重整,除了土地和政府关系还有啥?这不像是真的为汽车产业添砖加瓦,反倒是变着法儿找资源,拖延危机罢了。
威马的复活计划怎么说?三步走,先是让老工厂恢复生产卖老款EX5和E.5,目标年销量1~2万。这目标其实就是卡个门槛,还谈不上“起死回生”。你想想,2025年再卖2021年推出的老电车,用户会买账吗?就算经销商、B端关系硬,市场上早就被比亚迪、零跑、吉利、奇瑞一堆降价卷死。能不能恢复生产都得打个问号,更别说“量产突破”。
第二步,他说要在4年内做到年销25~40万,还想上市IPO。这是什么水平?蔚来、小鹏红利期也不敢说4年就暴冲数十万销量。现在市场饱和,竞争远超四五年前,你让破产过一次的威马卷头部新势力,靠啥?靠画饼?靠老用户信仰?连重点售后都没理顺,光卖情怀和“新投资人”打鸡血,保不住连内部都没信心。
最后还有第三步,说要年销100万,营收1200亿。你品品,比亚迪2022年才做到186万辆。这是把自己当比亚迪?还是冒充三体科技?说得再好听,先让老客户售后有保障,让产品真能有竞争力,你再来谈上市,再来谈“小目标”。否则这些数字不过是PPT里自嗨,热闹归热闹,真要一把梭哈,谁愿意做接盘侠?
白皮书说得天花乱坠,就局外人视角,除了“承诺供应商公平清偿”、“透明采购”,实际能看出来的,无非是想稳住合作方的信心——别跑,砧板上的鱼还有救。至于用户最关心的“售后恢复”,全程只字未提。这不是信心,还是想混口饭吃?行业信誉本来就被新势力折腾得够呛,再让倒闭品牌大复活,谁还觉得新能源有未来?
市场现在早过了野蛮生长期,无人问津的小品牌剧本都大同小异,活下来的都是要么产业链扎实,要么高技术引领,要么干脆就是靠资金硬抗。你看蔚来都被质疑活不过百年,蔚小理们都在没完没了地比降价,威马现在拿着老底子,又没技术新突破,还没资源保障,只靠政府和“宝能”玩资本游戏,这信谁?
问真实买家一句:你会买刚复活的威马吗?哪怕便宜一半,你敢用你的钱买他们的安全、买他们的服务、买他们的未来吗?我看没人会轻易相信。毕竟,威马这品牌,在“车企信任榜”上早就成了负资产,想印象反转很难了。对吃瓜群众来说,这就是资本上演“活死人的狂欢”,热闹是他们的,坑是我们的。
再来看地方政府的考量,他们折腾威马不是只为了卖车,更是想保本地就业、政绩、财政数据。只要车企厂房不空着,起码有几个饭碗,能报上优质招商项目,每年政绩考核就多几分。他们看的是产业链经济,不是个人消费者买车坐体验。而对宝能而言,威马倒了带着一堆地皮,一堆现成厂房,折腾一波能刷信贷、能拿政府补贴,万一有后门还能再拉一轮融资,把烫手山芋变成资产。
怎么破?复活威马如果真是政府想盘活产业,资本靠资源,消费者得真实收益,那当然好事一桩;但如果只是拖债务、骗补贴、收割供应链,那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一旦二度失败,中国造车圈又多一场“信任崩塌”,无论买车、投资、就业,谁都不敢靠近。
所以,不如再问一遍你自己:你还信吗?你又想要啥?踏踏实实买一辆靠谱的国产新能源车,还是陪着“复活玩家”在资本市场打扑克?
钱是自己的,信仰是自己的,买单是自己的,有些问题真得想清楚。光靠一篇白皮书、一个重组公告,那些“复活故事”里,究竟有多少是干货,多少是身后拉扯出来的资本泡沫?
结局可能没人能确定,但起码别那么容易相信所谓的“新开始”。新能源赛道只会越来越卷,市场机会给过了,谁真做事,谁假复活,最终还是会被看穿的。以后威马是屹立不倒,还是变成又一例教科书里的失败案例?时间会告诉答案。
不过这一轮,我觉得,更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是车企的诚信和产业的根本。资本再风光,产品和服务才真正决定口碑和生命力。谁愿意信谁、谁愿意买谁,消费者的选择一定比PPT更真实,也更无情。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