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万一辆的领克,你敢想吗
成都车展刚一拉开帷幕,那些原本打算只看看热闹的观众,估计一听价格都要下意识摸摸自己的钱包——你看,单车均价蹭蹭往上,从18.7万直奔19.45万!这,不仅仅是涨价,也不是简单的“市场行情”,更像是在跟所有人说,“你看我,真不打一场赤膊上阵的价格战,走的是价值派。”
咱先把疑问扔出来:在这样一个主打优惠、动辄就是“真香一降”的汽车圈,领克不打价格战,这底气到底从哪儿来?靠的是真实力,还是噱头包装?产品,服务,还是一波又一波的“智能升级”?
别急,看完穆军(这就是那个“副总”)在展会上的这番解读,或许咱能抽丝剥茧,找找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玄机。
听穆军怎么说?一句话总结,有人死磕便宜,有人死磕价值,领克,算后者。数据摆在那:领克的车,平均价不是往下降,反倒每月往上涨。这不是造势,而是实打实地“用产品说话”。
可这事,说实话,没那么简单。你要撞见老用户,估计有人背后嘀咕:“领克这一波操作,到底是为我们这些早买的用户考虑多,还是在冲新人的市场?”
往下细聊你会发现,穆军的核心观点绕不开“智能升级”,还老带着那句“老用户权益优先”。其实,这话咱听着耳熟,但操作起来并非易事。
比如那些几年前就买了领克的车主,车机系统升级、硬件更换,挂在嘴上容易,真落实到车上,那得给个明明白白的流程和承诺。谁都知道,有些品牌新功能一出来,就是新车独享,老用户等着后续“看情况”。
但你看,领克在这一点上明显是有点较真。每逢新技能解锁,都会“掂量下”,老用户能不能同步升级,甚至“硬件也照顾一下”。这是说真的,还是营销话术?又或者是行业新风尚?
其实,还有更有意思的地方。展会上穆军把即将上市的几个新款车型掰得很细:领克07,被定位给小家庭、单身、尤其是女司机和新手用,讲究前排体验,安全感满满;领克10 EM-P,则主打后排大空间,一下子让多成员家庭看着就心动。你发现没有,车型定位分得极细,生怕每个人找不到自己的“座上宾”感觉。
而且,两车还不止是看着理论上舒服那么简单——安全性能、智能驾驶啥的,一路拉满。据说最新车型要标配激光雷达,雨雾夜晚都能眼明心亮,搭载H5到H7级驾驶辅助,在暗黑模式也能稳如老狗。
甚至连配置都是一律Ultra版,彻底免去你挑选时的选择恐惧症:要四驱有四驱,要芯片有Thor,要车机直接FlymeAuto 2.0顶配,智能座舱而一不小心就升级了。这种把所有硬件软件全打包,用户买车的时候确实省事不少。
你说这是不是“用价值战打市场”?每家车企都号称抓住新时代风口,产品线、服务线、智能线一起拉,可最终有几家敢把平均售价做高还不断刷新记录?这就见功夫了。
但,谁都知道市场不是那么天真。有了产品、服务,还得看用户买不买单。穆军现场都承认,预售订单状态不错,不过最终销量还是要看真实售价。更有意思的是,240公里版本的价格,用户都挺买账;120公里的续航,声音就不那么一致了。这反差,实际上也给领克提了个醒:光配置拉满,价格依然得稳住市场敏感度。
而且国家对于智能网联车的小动作可不少,新规出来OTA推送周期得拉长,领克这边呢?直接说自己流程更严谨,要用户用得“安心”。这一点对老用户尤其关键,毕竟,如果把“智能升级”当作核心卖点,就得让所有用户感受到不是“口头承诺”,而是实打实的体验。
走到这一步,咱不禁多想两句:现在买车,大家看的是什么?是起步价,还是综合体验?是新功能,还是售后服务?以往那种靠价格吸引,后劲到底能不能持续?领克这一番操作,等于把“老用户权益”跟“智能升级”挂钩,等下一波智能化更新到了,谁都能赶上车队。如果说这之前“车企只管卖新车,忘了老用户”的风气还能混得过去,现在可不行了。
再回头看,领克的“高定价”不是疯狂拉升,而是循序渐进,靠配置堆砌,靠服务跟进。加权均价持续上涨=用户愿意花钱买好货,这里面多少有点“消费升级”的意思。不是谁都能做得到。
其实汽车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经历一次洗牌。谁都知道,打价格战,能赢一时。打价值战,要赢很久。领克这条路,就是选了后者。你说聪明吗?是。冒险吗?肯定也有。但现实是:市场也确实认可了。这不是哪家的吹牛,而是实打实的销量和价格在说话。
当然,能不能一直这么稳住,确实让人好奇。毕竟智能升级这些事,别看发布会上说得风风火火,落地到用户手里,才是见真章。
也有一点得说,领克老用户那批人的体验感到底怎么样?每次系统升级,会不会有被“照顾”的落差?服务到位不?车机性能真的能和新车齐平吗?这些都得时间来证明。
说到品牌形象,“安全技术+用户关怀”,这两把利剑捏好了,谁都怕。你想再便宜点儿入手,又想体验齐全一点,现在看来,领克的“全部打包”策略,确实够贴心,也继承了点当年卖高尔夫小钢炮的底气。车展上一堆“新智能”轮番上阵,看着还真有点意思。
对了,还别忽略一个现象:智能化和网联发展速度,一方面给车主带来新鲜感,另一方面也让人担心“今天买明天就过时”。领克瞄准这痛点,连硬件换新都承诺上了,实际落地如何,还得看后续实操。车企把用户权益放在台面上,说明自己的格局变了,不光是卖车那么简单。
最值得点赞的是,他们不让老用户成了“弃子”。这点,多少带点“互联网思维”。就是不断给以前买车的人“加buff”,让产品随时代一起进化。这样既增强了品牌凝聚力,也给后来者打了强心针。
不过你要说这一套操作完全没有风险,也不现实。产品力提升了,价钱上去了,如果后续的服务跟不上,或者用户体验有断档,长远看也会被市场反噬。
现在的消费者,精明的很。信息来了就扒,一旦体验有差池,不留情面。“网友舆情分分钟能把品牌拉下马”,这一点领克不能不知道。
倒不是拿这个吓唬人,但品牌操作越新颖,接受压力也越大。大家认准的是长期信任,而不是一时的眼花缭乱。
而说到底,领克的下一步就是在服务上持续加码。智能升级、硬件更换都说了,OTA周期也有新规管着,这艘船开得顺不顺,还得试水才知道。
怎么评价这场成都车展上的领克show?有创新力,有诚意,也有野心。将产品力、技术服务、品牌文化一起端出来,不走寻常路,确实让人对行业的变化浮想联翩。
最终能不能扛住“价高不愁卖”的压力,还得让消费者给反馈。这中间少不了一点“看戏人”的自嘲,但对领克来说,市场是最大的裁判。
咱们聊了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一句:现在你会被领克的这些价值感打动吗?你更看重价格,还是产品背后的技术升级和用户关怀?欢迎“你”留言讨论,说不定你的需求,下一轮智能升级就能实现。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