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进度条过半,上半年的汽车圈可谓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以小米汽车3分钟大定破20万“封神”为代表的盛景,一边是以哪吒汽车创始人被堵门讨薪为代表的低迷,淘汰赛持续升级。
而当外界更多关注这两个极端话题的时候,一些品牌其实也在悄悄地努力,比如北京现代、悦达起亚、上汽通用,近日车企陆续发布半年报,这几家车企的数据有些出乎意料。
这些年,外资品牌中只剩下德系、日系扛大旗,其他派系的销量规模不断缩小,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5月,法系、韩系、美系、市场份额分别仅剩0.2%、0.9%、5.4%,很多品牌和车型已经在边缘化。
那么,那些在中国市场仍保持增长的外资品牌都做对了什么呢?
01
北京现代
当前合资车企集体承压,不仅遭遇销量瓶颈,电动化转型也举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北京现代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北京现代累计销量100,016台,6月最后的冲刺最为亮眼,单月销量21713台,环比增长66%。具体到车型上,全新伊兰特6月销量破万达到10394台,环比增长120%。全新途胜L、库斯途分别贡献3112台、2632台,均实现环比大增。
而促使这些车型销量走高的最直接动力,是北京现代优惠幅度巨大的限时购车政策,比如全新伊兰特6.98万起,全新途胜L 11.98万起,库斯途13.98万,统统都击穿了同级市场的地板价,又一次验证了铁律: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
这样的“人间清醒”,毫无疑问直接推动了北京现代6月销量环比大增。只不过,再大的优惠也需要产品过得去,不管是伊兰特还是途胜L等,都有着“合资品质、国产价格”的错位优势。毕竟15.98万的途胜L,你可能会爱答不理,但直降4万之后,就哪哪都是优点了。
今年以来,北京现代有意在品质方面加大宣传,发布“真·质”战略,叠加诚意不错的降价,以“高质低价”占领消费者心智。
在逐步稳住油车销量基盘的同时,北京现代在电动化领域也迈出了关键一步,发布首款纯电平台SUV ELEXIO,预计今年内上市,虽迟但到,至少让外界看到了北京现代的积极自救。但在行业大势之下,ELEXIO能否成功仍然关乎北京现代的命运走向。
02
悦达起亚
同为韩系品牌的悦达起亚,在产品推新上几乎没有动作,但是上半年的销量不错。悦达起亚6月销量达23,245辆,同比增长12.5%,1-6月累计销量124,027辆,同比增长13.2%,甚至比一些德日系品牌的增幅还高,而且产量也在增长。
为何悦达起亚产销都能跑赢大部分合资品牌,一举打破外界对韩系车边缘化的印象?答案是出口业务。在悦达起亚公布的销量数据中,出口销量占据了一半,1-6月累计出口62,648台,成为悦达起亚销量增长非常重要的第二曲线。
事实上,不止悦达起亚,北京现代也在积极拓展出口业务,而东风汽车与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更是直接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计划向全球市场出口整车及零部件。它们纷纷利用中国制造体系优势,将中国基地打造为出口枢纽,既贡献了营收,也盘活了产能,内销外销两条腿走路。
但客观地说,悦达起亚在国内面临的挑战仍不可忽视,虽然旗下产品不少,包括新能源车,但几乎没有能打的主力选手,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仍然较慢。
比如近期上市的2026款赛图斯,虽然是10.99万起,但一些有竞争力的配置,包括Kia
Connect&百度智能互联系统3.0、SVM360°全景影像等智能化配置,在12.99万的1.5L豪华舒享版才有,而到了这个价位,消费者的选择面就大得多了,相比之下赛图斯的性价比并不突出。
目前悦达起亚内销外销各占一半,外销虽能解决目前的销量与营收困境,但从车企长期发展来说,本土作战的国内市场也很关键,毕竟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是车企实力最好的试验田。
03
上汽通用
其实从去年开始,上汽通用就呈现向好趋势,全年“去库存”超20万辆,经销商盈利面大幅提升,而且上汽通用利润在第四季度已经回正。
2025年以来,上汽通用的销量走势也不错,6月终端销量48675辆,同比增长7.6%,其中新能源销量7832辆,同比增长13.2%。别克GL8家族、昂科威家族、凯迪拉克全新XT5等等都是主要增长来源,新别克纯电E5也开始发力。
如果要说上汽通用上半年做对了什么,那么可以再往回看2024年的打法。今年以来,上汽通用限时一口价不停、智舱智驾加快落地、新车更新步伐明显加快等等。
其中,别克品牌发布了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凯迪拉克将一口价进行到底,全新XT4一口价15.99万起。上半年的上汽通用,可以说是全面抢夺燃油车,同时也加速突破新能源,甚至自信喊出要将智能化做到合资企业第一的目标。
根据规划,2025-2026年,上汽通用将推出 10 余款新能源产品,预计到2027年,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将超过60%。在燃油车领域,上汽通用计划2025-2027年推出8款焕新后的燃油车型。
“一口价”策略让上汽通用赢得了喘息之机,在一些人看来,这只是价格战的结果,但其实上汽通用十分清醒,它并不是牺牲盈利的降价,而是通过技术降本等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况且,上汽通用也并非只有这一张牌,它的燃油车还在保持技术升级,因为有一半的市场容量可以争夺,它的新能源车在不断扩大布局,从最底层的技术架构开始构建竞争力,它的智能化,更是直指行业头部,桩桩件件都与行业趋势同频。
不管是北京现代彻底亮出品质底牌,还是悦达起亚抓住出口这一救命稻草,亦或是上汽通用在价格、智能、油电布局等方面全方位的努力,都在释放出“绝处逢生”的积极信号,即便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但外资品牌并不是没有机会,路走对了,每一步都是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