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刚提了一辆新车,之前有辆2012年02月的雪铁龙C5,国补政策刚好赶上最后期限,买车时没多打听细节导致错失更多优惠

上个月刚提了辆新车,油车,国补15000厂补5000,报废补贴2500,但我一开始没细查。为了国补仓促买,结果发现学问挺多。我那辆2012年02月出的雪铁龙C5,刚好赶上老政策尾班车,6月前上牌还能报废领补贴的那波。拆车卖零件还能多拿点报废补助,自己去报废还能省事儿。可我没往这上面想,咋就没多问问呢?

提车是在9月23日,国补25号凌晨就停了,差几天真是错过了挺多。反正厂里人跟我说过,后面肯定还会有啥惠民政策,但谁知道几时放出来,政策摇摆不定。跟卖车的聊起这个,年轻人,买车别只看眼前,政策忽悠着呢。他说。我心里嘀咕,折腾这事真不好算,早知道能再差点时间,肯定多赚钱点。

上个月刚提了一辆新车,之前有辆2012年02月的雪铁龙C5,国补政策刚好赶上最后期限,买车时没多打听细节导致错失更多优惠-有驾

那辆雪铁龙还真是硬货。2.3L那台,跑了146600公里,散步似的没问题,底盘只换过一对弯臂,避震、电路、油路全都安安稳稳。朋友劝我说:你这车还能开五六年没问题,新车那质量不一定比你这70万公里的大牌子好。他还吐槽那些追新车折旧压力大的:车最费钱是折旧费,你没被点补贴解决什么大事吧?说得我心里挺难受,也挺尴尬。

其实我一开始想,换新车得面子,这车也得算完美报废,算是给旧车留条老路。工作上的同事听说了这事,半开玩笑:咋不卖给别人开?又安全又顺手,多好。我说:这车别提了,国家政策又改,估计外面没几个人能接着折腾这报废的事儿。他们说,这洗车修车那些手续煞费苦心,趟这水的真不多。

上个月刚提了一辆新车,之前有辆2012年02月的雪铁龙C5,国补政策刚好赶上最后期限,买车时没多打听细节导致错失更多优惠-有驾

不过买车这事儿确实麻烦,保险比保修更坑,买车之前真得多问问里子货不是浮夸。比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写着报废补贴操作流程,顿时觉得自己当年干活不踏实,光看表面数字没打算仔细挑。国内车市政策像条老蛇,不踩到尾巴怪自己。

而且,别看我买新车赶着国补,实际供应链那边早就乱了套。这代新车开发,厂家内部研发说产品货期紧张,像轰炸机抢时间投产。尤其零部件进料延迟,用的材料质量也有缩水迹象。相当于做饭少了调料,肯定没以前香。供应链博弈这块,说白了,就是你看车像家宴,底料不牢摆盘花里胡哨都成摆设。厂里技术同事感慨:真不敢保证这些零件都能耐用五年。

上个月刚提了一辆新车,之前有辆2012年02月的雪铁龙C5,国补政策刚好赶上最后期限,买车时没多打听细节导致错失更多优惠-有驾

我并不是推翻新车质量,只是提醒自己和你们,有时候新车的安全不一定比那老铁皮强。毕竟一辆车的好,不只看牌子和新旧,更多是用户体验和熟悉度。咋说呢,买车像挑伴侣,不能光看貌似漂亮。你有没遇过,买完新车居然觉得逻辑不如老车顺?那滋味儿,没细想过,就是个猜测。

说到这儿,我也有点反思。前面说国补,补贴其实算不了啥,买新车主要是面子和新技术。最近身边几个聊车的都表示,折旧和养车花费才是最大支出。百公里成本你算过没?我粗略算过,新车除去油费,折旧动辄一两块钱每公里,老车只要保养得当,远远少些。这点预算压力折磨多了,心态难免起伏。

上个月刚提了一辆新车,之前有辆2012年02月的雪铁龙C5,国补政策刚好赶上最后期限,买车时没多打听细节导致错失更多优惠-有驾

还有件小事,我老婆昨天问我:你那车真那么耐用?没大毛病?我忍不住开玩笑说:那车能进军水下泥里,比那新车靠谱。话说回来,当时提车那会儿,销售说,官网说法系车安全好,我还信了点。但事实呢?现在想想,可能我被法系情结套住了。真不科学。

下一辆车会不会买德系或日系?也许。老实说,这池塘还挺深。你对新车技术和政策变动怎么看?你有没有经历过买车后才发现大坑的?我知道,这年头,买车比谈对象还得慎重。(这段先按下不表)

上个月刚提了一辆新车,之前有辆2012年02月的雪铁龙C5,国补政策刚好赶上最后期限,买车时没多打听细节导致错失更多优惠-有驾

说个小细节,我照片里那辆雪铁龙,车门把手的塑料件摸起来还很结实,跟同价位的某些国产车差远了。你觉得这算是细节上的用心还是内耗差距?聊聊呀。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