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原名小康股份)从一家以生产微型面包车为主的企业,成功转型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佼佼者,问界系列更是成为市场热销产品。其蜕变堪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但赛力斯自身的战略抉择和后续努力也同样重要。
合作前(面包车时代)
合作后(问界时代)
品牌形象 低端、缺乏知名度 高端、智能
产品价格 较低(如微型面包车售价约3万元) 高端(问界M9超50万元)
盈利能力 薄弱(每台车利润仅约5000元) 强劲(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9.41亿元,毛利率28.93%)
技术核心 技术落后 华为智能化技术深度赋能(鸿蒙座舱、ADS智驾),同时自研投入大幅增加
销售渠道 传统渠道 借助华为终端渠道布局
华为给予赛力斯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技术赋能:华为提供的鸿蒙智能座舱和高阶智能驾驶ADS系统,是问界系列产品的核心卖点,直接提升了其科技感和用户体验。
品牌背书:华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对问界品牌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渠道共享:借助华为广泛的线下零售门店网络进行销售,问界迅速触达了大量潜在客户。
产品定义与营销:华为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用户洞察和产品定义经验复用于汽车,并在营销上给予强大支持
赛力斯自身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同样关键:
果断的战略转型:赛力斯在2021年果断决定全面拥抱华为,这种“赌上身家性命”的决策需要巨大勇气和远见。
研发投入与自身能力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并未完全依赖华为。它将盈利大量投入研发(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1.98亿元,同比增154.9%),研发人员占比达36%。它也在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如赛力斯魔方平台、超级增程系统)和智能制造体系(如赛力斯超级工厂)
高效的制造能力:作为车企,赛力斯保证了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
目前来看,赛力斯与华为依然是深度绑定、互利共赢的关系。短期内,华为的光环对赛力斯仍然重要:
品牌认知仍高度关联华为:许多消费者购买问界,很大程度上仍是冲着华为的技术和品牌背书去的
销售网络依赖华为渠道:脱离华为销售体系,赛力斯重建渠道将面临巨大挑战和成本
华为智选模式的其他伙伴:华为已与奇瑞、北汽、江淮等多家车企推出“界”字辈车型,这可能分流华为的资源和支持力度,并带来同质化竞争的风险45。
然而,赛力斯也确实在为未来可能的“独立”做准备:
收购问界商标:掌握了品牌自主权
巨额研发投入:努力提升核心技术自研能力,试图将华为的技术内化为自身能力13
打造自身体系能力:通过华为赋能和自身积累,赛力斯已在产品定义、研发、供应链与制造、管理等“6+1”能力上构建起一定竞争优势10
赛力斯未来的发展仍需面对一些挑战: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新能源汽车领域价格战持续,其他华为智选车伙伴也可能带来挑战
“去华为化”的平衡艺术:如何在享受华为合作红利的同时,逐步强化自身品牌独立形象和技术底蕴,是赛力斯需要面对的长期课题。
海外市场的拓展:虽有出海动向,但赛力斯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力和知名度仍有待提升
赛力斯的成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双向奔赴”:它凭借华为的“金字招牌”和顶级技术实现了品牌跃迁和销量飞跃,又通过自身的战略决断和研发投入不断“补课”和“练内功”。
短期内,赛力斯仍需华为的加持;但中长期看,它正在有意识地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独立性。未来的赛力斯,更可能的发展路径是作为华为汽车生态中最重要、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之一,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话语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