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销量火爆!特朗普这回帮了大忙,反而让美国本土车企日子难过
2025年上半年,美国纯电动车市场,特斯拉直接占去了六成多份额。 这个成绩不只是亮眼那么简单,在整个美国电动车市场里,43%都是特斯拉的地盘。 霸主气质已经藏不住,但谁能想到,这背后还有点“特朗普政策”的影子。 一边是新政砍补贴,一边是特斯拉低价抢跑,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
说到降价那波操作,今年10月初真有点狠劲儿。 北美官网突然挂出两款超便宜车型:标准版ModelY只要3.999万美元(约28.5万人民币)。 价格比之前一下子低了11%,别家还在纠结没补贴卖不动车的时候,特斯拉干脆用实打实的优惠把自己稳在风口上。
成本管控厉害是一方面,更关键还是牌子硬。 补贴说没就没,不少人买电动车第一时间想起的还是特斯拉,这种品牌号召力不是一天练出来的。 其他厂商担心没人买,新势力却靠着认知优势继续扩张,也算够戏剧化了。
充电桩这一块也是不得不提的大杀器。 按能源部的数据,到今年上半年,全美快速充电桩数量大概有21万个,其中光是超级充电桩就被特斯拉包下了12.8万个,占比超过六成——直接把路面基础设施变成自己的专属通道。 本来公共充电网络的钱都被新政给砍掉,现在大家开纯电,只剩下选“默认”牌子的现实选择,不服都得服。
另一头,那些老牌汽车公司过得可一点也不好看。 像通用、福特这些传统巨头,以前总觉得新能源转型一定能赚,现在结果挺扎心——通用财报里光为造新能源车烧掉16亿美元(折合114亿人民币),亏钱速度简直离谱,还远远不是全部损失。
福特马上更直接:“没有政府补贴,我们预计需求会减半。” 这话听起来有点丧气,好多人开始怀疑福特是不是要慢慢退出新能源赛道,就这样一步步往保守路线撤退,也怪不得外界议论纷纷。
再看看那个叫做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的大集团,本来雄心勃勃,说2030年前欧洲全线推行纯电战略,现在目标也放弃了,美国销售预期跟着一起缩水,主动收缩阵线,也是无奈之举吧。
这些老玩家怂归怂,其实和政策关系太大; 投资环境刚热乎几天,又遇见一波调整,大企业原本还敢押注新能源汽车,如今只能小步试水,再大的野心也怕赔进去底裤,这局怎么看怎么憋屈。
行业整体来看,并没有因为个别公司的成功而受益多少,相反那些取消补贴、减少公共投入的小动作,让整个美国汽车产业错失不少机会,据业内估算可能少赚200亿美元左右(1430亿人民币)。 这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伤筋动骨级别的问题,可惜普通消费者并不会感受到细节上的差距,只知道越来越难找到便利的快充服务,自然对换购意愿打折扣。
中国这边表现完全不同,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30万辆,占据39%的新车比例; 每十辆里四辆就是新能源,看数据就很明显,美国同行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了一截,如果以后这种趋势持续,很容易出现断层效应,美国产业生态恐怕更难追赶回来一些领先优势。
预测机构早已发出警告,要是美国继续坚持现在这种政策节奏, 未来五年全球市场份额可能从13%跌到8%,距离越走越远; 单凭一句“让市场决定生产方向”,根本拯救不了当下困境, 毕竟别人都在争分夺秒搞布局,中国各类扶持手段不用多说,还有融资支持、基建推进等配套措施,把产业链养得妥妥帖帖;
欧洲则玩得更绝,说2035年前全面停售燃油车,到时你想找传统动力都找不到,而美国这套“一届政府一套玩法”的模式,无形中加重了风险和观望情绪,让投资者迟迟定不了计划,每次投钱都有一种下注赌博的紧张感;
最尴尬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已经迈向海外攻城略地, 除了极个别如Tesla这样的代表性企业之外,美国其他传统厂商基本很难进入全球竞争圈, 如果再保持当前状态,被甩开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各种比较下来确实令人唏嘘;
短期内看起来像是在给Tesla送福利,但长期来看其实损耗的是整个行业活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消彼长之间,大赢家只有一家,却让更多参与者陷入泥潭,这是典型的不平衡博弈场景,没有哪方真的轻松自在;
如今又碰上一轮全球新能源汽车竞速赛,各国抢滩登陆拼创新、拼供应链整合能力,你自顾自讲自由放任原则,人家早就在制定淘汰方案准备下一阶段升级换代,两厢对比显出强烈落差,
局势摆在那里,不接受现实也没办法改写进程;基础建设缺口、电池技术迭代、用户习惯培养,每一样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一旦决策层犹豫拖延,就是白白浪费窗口期,
Tesla借机冲高固然值得称道,可其它同台竞技者逐渐淡出舞台,只剩独角戏唱到底,从粉丝视角看未免觉得遗憾;
各种变化交织之后,目前唯一确定的是:政策摇摆带来的副作用持续蔓延,谁先适应谁才能站稳脚跟。这么多年体育赛事看的多,总觉体育圈与工业圈相似,都考验耐力与策略,一个小动作足以引发连锁反应,看似赢了一场比赛,其实输了整个系列赛,这是所有制造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