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抛下重汽_玉柴插足,兄弟翻脸现场!

陕汽商用车和玉柴眉来眼去,合作频繁,这是不把山东控股的陕重汽放在眼里啊

要说这国内重卡江湖,那真是风起云涌,谁不想坐上头把交椅?提起顶尖配置,卡友们心里都有杆秤——潍柴动力那颗强劲的心脏,配上汉德车桥的稳固底盘,再加上法士特齿轮的丝滑传动,这“黄金三件套”一上身,那基本就是王者级别的存在。陕重汽,就靠着这身“神装”,硬生生从一众豪强里杀了条血路出来,成了国内响当当的角儿。可这事儿吧,咂摸咂摸,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尤其是对陕西老铁们来说。

陕汽抛下重汽_玉柴插足,兄弟翻脸现场!-有驾

这陕重汽,名字里明明白白写着“陕”,根儿在三秦大地,可如今真正说话算数的,却是远在东边的山东人。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当年陕重汽日子不好过,眼看就要揭不开锅,半路杀出个湘火炬,给接了盘。谁能想到,这还没捂热乎呢,湘火炬自个儿又被潍柴动力给“一口吞”了。这一吞可不要紧,连带着陕重汽、汉德车桥、法士特这一串“葫芦娃”,全成了潍柴的囊中之物。山东方面就这么着,成了陕重汽背后最大的东家。

潍柴这“老中医”也确实有两把刷子,接手之后一通“望闻问切”,大刀阔斧地资源整合,楞是把一个病秧子调理成了肌肉猛男。陕重汽的销量蹭蹭往上涨,腰杆子也硬了,成了陕西的一张工业名片。这下陕西方面看着可眼馋了,自家院里长出的“金果果”,怎么就让外人摘了去呢?于是乎,收回控股权的想法就这么冒了出来。

想法是挺好,但现实它骨感啊。当初你嫌弃人家是“丑小鸭”,白菜价卖了;现在人家变成了“白天鹅”,你想用当年买白菜的钱再买回来,这可能吗?潍柴那位以铁腕著称的掌门人——谭旭光,能干吗?他可是出了名的“谭大胆”,在业内的演讲向来是炮火猛烈,金句频出。当年他那句“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至今还在行业里回响。面对陕西方面想低价回购的意图,他估计心里早就把算盘打得噼啪响了。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是真金白银的商业博弈。

陕汽抛下重汽_玉柴插足,兄弟翻脸现场!-有驾

陕西方面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比如,悄悄地想把延长石油拉进来当个“战略投资者”,想着能不能掺点沙子,搅和搅和。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没成。这小动作还把谭旭光给惹毛了,公开喊话,奉劝有关方面“不要搞小动作,要心无旁骛攻主业”。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谁听不出来?场面一度相当尴尬。当时陕西的官员也公开表态,话说得很硬气:“不能因为没钱就放弃,否则将来要花更多的钱。”听着是悲壮,可商业世界里,情怀终究抵不过合同和股权。

眼瞅着硬刚不行,软磨也无效,陕西方面干脆心一横——既然买不回来,那我就自己再造一个!于是,“陕汽商用车”横空出世。这名字,就透着一股子较劲的味儿。更有意思的是,新成立的陕汽商用车,转头就跟潍柴的老对头——广西玉柴,搞到了一起。你潍柴有黄金动力链,我玉柴难道是吃素的?玉柴的发动机在国内也是赫赫有名的一派宗师。陕汽商用车这一手“联吴抗曹”,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要摆脱潍柴的控制,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更绝的是,陕汽商用车还被指利用地缘优势,直接在陕重汽的墙角下挖人,搞起了人才“定向引流”。这还没完,最让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是陕汽商用车用的车标,跟陕重汽的几乎一模一样。这操作,你说高明吧,有点“碰瓷”的嫌疑;你说不高明吧,确实能迅速利用“陕汽”这个金字招牌在市场上打响名号。这就像肯德基旁边开了家“啃得起”,消费者一不留神,还真就进去了。

陕汽抛下重汽_玉柴插足,兄弟翻脸现场!-有驾

这么一来,陕西的重卡市场可就热闹了。一个院子里,长出了两棵看似一样,根却连着不同地方的“大树”。一个是有着山东血统、技术成熟的“嫡长子”陕重汽;另一个是陕西亲手扶持、拉着新盟友的“庶子”陕汽商用车。这哥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在市场里碰上了,是打个哈哈呢,还是直接上刺刀?

其实,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陕西方面这么折腾,真的划算吗?陕重汽虽然山东控股,但它的工厂在陕西,成千上万的工人在陕西就业,每年给陕西贡献着大把的税收,还带动了上下游一大串产业链。这不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吗?非要把控股权拿回来,就真的能让企业发展得更好?企业经营,说到底靠的是市场规律,而不是看谁是“大股东”。把精力放在如何服务好、支持好陕重汽这个已经成功的企业,让它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或许才是更务实的选择吧?现在搞出个“双胞胎”来内耗,最后会不会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占了便宜?

这局棋,下得是真叫一个复杂。究竟是“兄弟阋墙,外人得利”,还是一场“鲶鱼效应”,能激发出更大的市场活力?这事儿,估计还得让时间和市场来给出最终的答案。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