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源背景下,汽车与油品都将迎来更大创新空间

多能源背景下,汽车与油品都将迎来更大创新空间-有驾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无论是新能源技术持续突破,还是传统燃油车性能持续优化,都使得汽车的属性和能力不断被重新定义。这种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而且对整个汽车产业链提出了新的要求。

汽车行业进入新时代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3143.6万辆,自2009年以来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在多能源背景下,汽车行业的变革已势不可当。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0.9%。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国汽车销量将达329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600万辆,这一趋势必然推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售后保障等相关领域的变革与发展。

另一方面,尽管传统燃油车发展受到强大冲击,但受消费习惯、应用便捷性、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庞大的市场保有量等因素影响,在汽车市场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燃油车领域优势企业必将加大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力度,并在国际领域抢占更多市场。

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多元并存、相互促进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充满技术创新、生机勃勃的美好时代,必将给整个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基于汽车行业绿色低碳、智能网联和智能制造的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需要我们以产业变革的视角重新架构汽车的技术路线,从而创造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智能的“新汽车”。

科技创新带来汽车新属性和新能力

汽车诞生100多年来,科技创新不断赋予汽车更多可能性。如今,在新能源汽车中广泛应用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极大提升了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操控性。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汽车的原有属性,以“新汽车”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为我们带来新需求、新属性和新能力,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并拓展了我们的情感空间。

汽车不再是简单的载人或载物工具,而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应用场景的生活载体。汽车通过智能系统实现主动式服务、情感化交互,可以理解并执行用户的要求,更通过车家互联带来全新的人、车、家互联体验,重新构建我们与世界联通的方式。

“新汽车”具有新能力,重新定义了架构和需求,具有新的智能硬件、交互软件和全新算法,还可以基于大数据、AI大模型迭代进化,使得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成集环保、智能、舒适于一体的运输解决方案。

“新汽车”的属性,使得汽车行业的软硬件技术正以全新的速度进行迭代。从高效发动机、混合动力、轻金属材料的节能技术,到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燃料电池堆的新能源技术,再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车路云一体的网联技术,无不加速了创新迭代。“新汽车”要实现多要素互联、海量数据流通,就需要构建“人-车-环境”的新生态,带动产业链生态化,释放“新汽车”的潜在价值。

汽车油品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255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158万辆,历史上年销量首次超千万辆,市场渗透率逐步上升。但要看到,销量中近1400万辆仍是传统燃油车,而在3.5亿辆的全国汽车保有量中,3.2亿辆仍是传统燃油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燃油车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作为保障汽车制造和运行的关键材料,汽车油品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消费领域,而且是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的阵地,节能减排、安全环保是汽车和油品两个行业共同的主题。

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油品并非冲突体。在新能源汽车中,混动机油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混动车型自2020年以来连续4年增长,2024年相比2023年更是增长了10.3个百分点,在40%左右。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中,混动机油、电驱桥油、润滑脂、冷却液等油品需求仍然存在。同时,商用车中的中重型卡车仍以传统能源为主,其油品将以长寿命、低黏化为主要趋势。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汽车油品的需求,而是对油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促使行业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

在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建立自主的认证认可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相应的汽车润滑油市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变数,为了满足多能源汽车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加快自主研发步伐,建立符合国内实际、自主可控的润滑油认证认可体系。

多能源背景下的汽车行业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而汽车油品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创新和体系建设将为整个行业注入更多活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