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财报数字砸下来的时候,我估摸着国内一票车企大佬,那天晚上都多喝了两杯。2360亿,单位是人民币。更要命的是,这一个胖子,比我们七个壮汉(比亚迪、上汽、吉利那几位)加起来还重三倍。
这事儿整的,就有点黑色幽默了。
咱们这边,车展跟不要钱的菜市场似的,买车送冰箱、送茅台,就差没把销售小哥打包一块儿送你了。价格战打得硝烟弥漫,大家都在喊“活下去”,结果扭头一看,隔壁那个叫丰田的老头,揣着手,哼着歌,就把钱给挣了。
这老家伙凭啥啊?
琢磨来琢磨去,发现人家压根没跟咱们在一个次元里玩。咱们在纯电这条独木桥上挤得头破血流,天天喊着“弯道超车”,结果人丰田压根就没进这个弯道。他在旁边慢悠悠地给自己修了条高速公路,专门跑他那个油电混合车,还是带ETC自动收费的那种。
去年,这条路上跑了将近400万辆车,而他那个所谓的纯电车,才卖了14万辆,数字说出来都怕人笑话。你可以说这玩意儿不先进,不智能,甚至有点“老古董”,但它就是能下金蛋。一个稳字,吃遍天。
当然,光靠卖车,挣不成世界首富。丰田还有个隐藏的被动技能,叫“天降横财”。都不用A一下,光站着,天上就往下掉金币。这技能就是日元汇率。2024年日元一通暴跌,咱们普通人看着心慌,丰田的会计估计在办公室里开香槟。
你想啊,他在日本造车,用的是日元,卖到美国欧洲收的是美元欧元。年底一换算,啥也没干,利润平白多出来一大截。这哪是做实业,这简直是开了个印钞厂,还是央行特许的。咱们呢?内循环为主,没这福气,只能眼巴巴看着。
说到“省”,丰田要是说自己是第二,估计没人敢认第一。那成本砍得,比我妈在菜市场跟人砍价还狠,多用一个螺丝钉都觉得是天大的浪费。咱们的新势力,恨不得把KTV和IMAX影院都给你搬车里,用料那叫一个扎实。丰田的逻辑很简单:这玩意儿会坏吗?客户真的需要吗?能省掉吗?能!好,下一个。
所以,你看,丰田的车可能没那么酷,但它就是省心、省钱,也让丰田自己省出了惊人的利润。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这老家伙就是个精于算计的“老抠”?那就又天真了。它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保守,而是在你觉得它保守的时候,它已经悄悄把棋下到了十年后。
大家都在笑话它电动化慢半拍,活像当年看诺基亚。结果人家一扭脸,在上海砸钱独资建厂,雷克萨斯更是圈了一大块地,明说了要搞高端纯电。这操作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们先去卷,去试错,把路上的坑都踩平了,我再开着豪车队,优雅地入场收割。
风险,是你们的;利润,是我的。玩得就是一个稳准狠。
算笔账吧。我们国产车去年卖了三千多万辆,总利润一千来亿,平均一台车赚的钱,可能还不够在上海吃顿像样的日料。丰田呢?一台车稳稳赚走两万多。
这还怎么比?一个靠“走量”换吆喝,一个靠“走心”赚真金。
所以,我们输定了吗?
账面上是输得挺难看。但要我说,这事儿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丰田赢的是现在,是我们看得懂的“术”。而我们赌的是未来,是一个谁也看不清的“道”。
咱们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在给未来交学费,虽然这学费贵得有点离谱。丰田像个滴水不漏的银行家,而我们更像一群红了眼的赌徒,赌的就是下一把能惊天翻盘。
而且,银行家也会有被时代抛弃的一天。当汽车彻底变成一个“带轮子的手机”时,丰田的软件短板会不会成为它的“诺基亚时刻”?美国人那说来就来的关税大棒,欧洲越来越严的排放法规,这些都是悬在它头上的剑。
丰田这杯酒,我们到底是该敬它老谋深算,还是该啐它一口投机取巧?这问题,可能比造一台能赚钱的车,还难回答。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