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关于大众全新一代T-ROC,也就是咱们国内一汽-大众探歌换代车型的消息,可以说是传得沸沸扬扬,但同时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不少朋友都跑来问,这新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的文章标题明确写着“不推插混和纯电版”,可点进去看内容,又突然冒出来一句“将提供插混版和纯电版”。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文章里竟然说这台烧汽油的车,是用大众专门给纯电动车开发的MEB Evo平台造的。
这不就跟说鱼长了翅膀能在天上飞一样离谱吗?
大家心里的问号肯定一个接一个:大众这是在玩什么文字游戏?
这台新车到底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
它未来的动力规划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咱们就当一回汽车界的“福尔摩斯”,把这些混乱的信息掰开揉碎了,仔仔细细地分析一下,看看这台全新的探歌背后,到底藏着大众怎样的心思,也站在咱们中国消费者的角度,审视一下这台“德系精品小车”如果来到国内,还够不够看。
首先,咱们必须要把那个最基础、也是最离谱的错误给纠正过来。
原文中提到的“基于MEB Evo平台打造”,这绝对是错误的。
咱们得先弄明白大众的两个核心造车平台,这就像是盖房子的两种不同地基。
一个叫MQB平台,是专门为燃油车和油电混动车准备的,它的特点是发动机横着放在车头。
从我们熟悉的高尔夫、迈腾,到大块头的途昂,都是这个平台的产物。
另一个叫MEB平台,是大众砸下重金专门为纯电动车开发的,比如ID.4、ID.7这些车,它的结构就像一块滑板,整个底盘平铺着电池,根本没有给发动机、油箱、排气管这些燃油车零件预留任何位置。
所以,让一台搭载1.5T发动机的T-ROC去用MEB平台,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台全新的T-ROC,它真正的出身是MQB Evo平台,这个“Evo”是英文“进化”的缩写,可以理解为是MQB平台的最新升级版。
这个平台我们并不陌生,最近刚上市的全新途观L Pro和即将上市的新迈腾,都是这个平台的产物。
它的主要进步在于电气化架构更先进,能更好地支持智能座舱、高级别辅助驾驶以及像48V轻混这样的系统。
搞清楚这个基本事实,我们才能继续往下聊,否则一切分析都是空中楼阁。
接着,我们来解开那个关于动力版本的矛盾说法。
标题说“不推插混和纯电”,内容又说“将提供”,到底哪个是真的?
答案非常明确:标题说的是对的。
大众对全新一代T-ROC的全球规划里,压根就没有插电混动(PHEV)和纯电动(BEV)的版本。
它的主力就是燃油版和轻混版,未来最多会增加一个不能插电的油电混动(HEV)版本,类似于丰田双擎那种。
为什么大众会做出这么“固执”的决定呢?
这背后其实是大众集团非常清晰的战略考量。
大众心里比谁都清楚,汽车的未来是电动的,所以他们已经把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倾注到了“ID.”这个纯电家族上,用ID.系列去和特斯拉、比亚迪以及我们国内的各种新势力品牌正面竞争。
那么,像T-ROC、高尔夫这些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燃油车怎么办?
大众的策略就是让它们“站好最后一班岗”,在燃油车市场的生命周期末端,尽可能地发挥余热,保住欧洲等传统市场的份额和利润。
如果给T-ROC也开发出插电混动和纯电版,那不就跟自家的ID.4、ID.3形成内部竞争了吗?
这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也会分散大众自己的资源和精力。
所以,大众选择了“油电分离”的道路:ID.家族专心搞纯电,而T-ROC这样的传统车型,就作为燃油车的“最终形态”,用1.5T发动机加上一个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
这个48V轻混,说白了就是一个“高级版的自动启停”,能稍微省一点油,帮助车辆应对欧洲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用最低的成本完成燃油车时代的平稳过渡。
好了,弄清楚了大众的全球战略和技术路线,现在我们必须把目光拉回到我们最关心的中国市场。
假设这台全新的探歌原封不动地引进到国内,它还能像它的前辈一样,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小钢炮”吗?
坦白说,前景恐怕非常不乐观。
咱们就从文章里提到的几个关键信息,来和我们国内的同价位车型做个对比,差距一目了然。
先看尺寸。
新车长度4373毫米,轴距增加了28毫米后达到了2631毫米。
这个数据,放在几年前可能还算不错,但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实在是太不够看了。
咱们中国家庭买车,对空间的需求是刻在骨子里的,越大越受欢迎。
你看看现在15万级别左右的国产SUV都是什么水平?
比亚迪宋Pro DM-i的轴距是2712毫米,吉利博越L的轴距是2777毫米,长安CS75 PLUS的轴距是2710毫米。
每一个都比全新探歌的2631毫米长出一大截。
这多出来的十多厘米轴距,直接体现在了后排腿部空间上,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乘坐舒适性。
对于需要兼顾家用、偶尔带带家人朋友的消费者来说,探歌这个空间表现,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
再看动力。
新探歌主打的1.5T发动机加48V轻混系统,这套组合在欧洲或许还算个时髦玩意儿,但在咱们国内,早就被更先进的技术甩在了身后。
这个48V轻混,本质上并不能让车子变得多有劲,也省不了太多油,更多的是一种应对法规的“象征性”环保。
而同样的价格,我们能买到什么?
我们能买到比亚迪的DM-i插电混动,平时上下班通勤,只要家里能充电,完全可以当纯电动车开,一滴油都不用烧;就算跑长途馈电了,油耗也才百公里四五升。
我们还能买到长城的Hi4技术,带电的四驱系统,动力强劲,操控还好。
面对这些既能省钱、性能又强、还能上绿牌的国产插混对手,大众这套“微不足道”的轻混系统,在技术上和经济性上,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可言。
最后看智能化配置。
不得不承认,新探歌的内饰设计确实进步巨大,悬浮式中控大屏、全液晶仪表、精致的电子换挡杆,科技感比老款强多了。
文章里还提到了一个带50米记忆泊车功能的辅助驾驶系统。
这些确实是亮点,说明大众也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但问题是,这些配置在我们同价位的国产车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已经是“基础配置”了。
当我们的国产车都在普及高通8155甚至8295芯片,把人工智能大模型搬进车里,努力实现不需要高精地图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时,大众这个记忆泊车功能,虽然实用,但已经很难再被称作是“黑科技”了。
综合来看,这台在欧洲刚刚发布的全新一代T-ROC,更像是一款为欧洲市场量身定做的“燃油末班车”。
它的尺寸、动力和技术策略,都是为了迎合欧洲的法规和消费习惯。
如果一汽-大众未来真的要把它引进国内,如果不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本土化改造,比如推出长轴距版,或者像其它合资品牌一样,放下身段,老老实实地开发一套有竞争力的插电混动系统,那么它将要面对的,是一群在空间、动力、智能化和性价比上把它全方位包围的中国品牌对手。
那个单凭一个大众车标就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的时代,在我们中国市场,可能真的已经过去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