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让日本步入发达国家,是美国的恩赐!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让日本步入发达国家,是美国的恩赐!-有驾
图片

2023年尘埃落定之后,日本不出意料地将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宝座让与了德国。实际上,早在10年前,当德国人均GDP彻底超越日本之后,这个岛国经济的全面退潮就已成定数。虽然如今提到日本,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仍是旅游胜地、动漫王国,以及处处标榜工匠精神的日本料理,但真正支撑日本经济的,是过去半个世纪中曾一度统治全球市场的日本汽车工业。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独步天下的汽车工业,日本就不会获得发达国家的地位;日本经济的崛起史,本质上就是一部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但凡谈到日本,永远绕不开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日本汽车工业的前半生,几乎是美国人亲手扶持的结果。当亨利·福特在美国本土的汽车产业大获成功后,以其为首的多家美国汽车集团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从1925年起,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这三大美国本土汽车巨头,先后在日本设厂,并与日本本土的机械制造企业展开合作。

可好景不长尽管美国资本帮助日本度过了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但随着世界大战逐渐迫近,日本政府开始在国家层面驱逐美国资本。1936年,日本通过旨在实现完全国产化的《汽车工业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汽车制造商被悉数驱离日本。令人意外的是,日本政府在二战前对美国车企的驱逐,反而为日后日本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让日本步入发达国家,是美国的恩赐!-有驾
图片

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汽车工业的核心任务并非生产民用车,而是制造坦克、装甲车与军用卡车。在日本军方订单的扶持下,丰田、三菱等日后的汽车巨头自此登上历史舞台。但日本战败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并未第一时间考虑转型民用生产,反而始终担忧自己会因军方背景被美国人清算,同时害怕实力雄厚的美国车企卷土重来。

最终,美国人确实回来了但他们带来的不是清算通知,而是美国资本的再次扶持。二战结束初期,美国尚未确定对日本的处置方案;但随着苏联威胁的日渐提升,美国最终放弃了肢解日本的计划,转而选择通过扶持日本经济,在亚洲建立一个应对苏联势力扩张的桥头堡

可二战已将日本打成一片废墟作为战前就不算强大的半工业国,日本1945年的工业产值仅相当于1937年的31%,全国半数工业人口处于失业状态。要扶持日本经济,就必须为其引入一个能覆盖超千万工业人口的核心产业。最终,美国人认定:唯有与多数工业门类都存在关联的汽车制造业,才能让全面瘫痪的日本工业在战后完成重生。

在美国的默许下,日本政府在战后初期通过关税壁垒、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手段,让汽车工业成为了日本战后的最佳创业方向。日本三大车企中,本田与日产便是在这一时期奠定了核心发展基础;而美国人或许觉得这样的扶持仍不够,又借着朝鲜战争的契机,将包含大量军用汽车在内的海量订单送到了日本人手中。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让日本步入发达国家,是美国的恩赐!-有驾
图片

美国对本土车企的限制,叠加朝鲜战争的海量订单,最终让日本车企在不到10年内就完成了原始积累。但此时的日本汽车工业尚显稚嫩,且随着朝鲜战争结束,大量为军事生产设立的流水线亟待转型。为保护这来之不易的产业萌芽,美国政府再次出手,与日本政府联合围绕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布下了一场经济阳谋日本汽车工业从萌芽长成参天大树的第二个关键节点,正是在美国默许下,以极优越的姿态加入多个全球性经济组织。

尽管朝鲜战争推动了日本工业的恢复,但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思考如何在不打断日本经济崛起的前提下,将发展代价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协助日本进入国际贸易体系,正是美国人找到的答案。

19524月,在美国主导下,象征日本彻底走出二战阴影的《旧金山和约》正式生效。不过,日本虽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这个前轴心国成员仍抱有极大敌意即便日本已完全去武装化,国家间的敌对也不止军事一种形式。以英国、澳大利亚为首的国家认为,日本重返国际舞台后,会在经济领域展开新一轮侵略因此他们一方面坚决拒绝日本加入,另一方面对日本出口产品高额关税,试图抑制日本产业发展。

但此时的美国人已铁了心要推动日本回归国际社会,进而收割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市场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让日本步入发达国家,是美国的恩赐!-有驾
图片

于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时任GATT总干事怀特爵士不得不允许日本以临时会员身份加入GATT。怀特爵士最初希望通过这一安排,既能堵住美国人的嘴,也能让对日本不满的会员国依据GATT条例拒绝日本商品进口。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决定反倒帮助日本完成了产业转型。

加入GATT之初,日本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各类纺织品50年代中期,纺织品占日本年出口额的三分之一,而日后支撑日本经济的汽车工业,当时甚至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加入GATT后,日本一方面未拒绝该组织对本国纺织工业的限制,另一方面却利用临时会员的身份,继续对进口汽车高关税,以此保护本土汽车工业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逐渐恢复,民众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国内掀起了第一轮购车热潮超过半数的日本家庭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汽车。而由于日本政府抓住了GATT“临时会员的规则漏洞,来自日本民众的数千万辆汽车订单,几乎被本土车企照单全收。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让日本步入发达国家,是美国的恩赐!-有驾
图片

日本对进口汽车的限制一直持续到196510在加入GATT整整10年后,日本政府才放开进口汽车壁垒。但这10年间,日本汽车公司借助国内订单与美国扶持,已从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蜕变为汽车工业的标准制定者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越传统汽车制造强国意大利,首次进入世界前五;随后又在1965年、1966年连续超越法国、英国,跃居世界第三。

当日本政府放开汽车进口壁垒时,外国车企才惊觉自己早已不是快速发展的日本车企的对手。1968年,日本顺利超越诞生了世界第一辆汽车的西德,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此时,日本汽车工业面前,只剩下他们的保护人兼老师美国。

后来,当美国与日本展开贸易战时,他们并非不清楚:强大的日本经济本就是自己一手培植的结果。但美国人更清楚另一件事:唯有强大的日本,才能在东北亚监视苏联与中国,履行美国桥头堡的职责。

上世纪中叶的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即便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时,其年汽车产量也仅为同期美国的40%左右。若参照如今美国对中国的警惕程度,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应在日本跻身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时,就着手制裁日本汽车工业。更何况早在1963年,日本政府就已将汽车工业定为国家战略产业这种明确态度仿佛在告诉美国掐死汽车工业,就能掐死日本。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让日本步入发达国家,是美国的恩赐!-有驾
图片

然而,当时的美国不仅未对日本汽车实施任何制裁,国内反而流行美国人偏好大排量汽车的传言,同时压制车企中抵制日本汽车蚕食美国市场的声音。

时间进入70年代,命运再次站到了日本这边第四次中东战争引爆的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石油价格暴涨。而排量小、价格低廉的日系车,成为了石油危机背景下的最大赢家。1973年至1979年,以丰田、本田、日产为首的日本车企,在欧美市场的销量快速攀升6年间总销量提高了35%以上。要知道,早在60年代,国际汽车市场就已趋于饱和,日本车企的攻城略地,背后是欧美车企的全面退让。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正式超越美国;也正是在这一年,日本以1.13万亿美元的GDP超越西德与苏联,牢牢坐稳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但世界第二并非日本车企的终点就在日本汽车全面进入美国市场的1980年,美国人才慢吞吞地掀起了与日本的贸易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