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句“不造车”,为何五年后让所有车企集体失眠

朋友,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开车出门,像是开盲盒。

前几年还是BBA的天下,一水的奔驰宝马奥迪,现在红绿灯路口,一堆叫不出名字的新能源车标,在你眼前上演赛博蹦迪,尤其是一种长得像保时捷但屁股上写着“问界”的玩意儿,越来越多。

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华为造车成功了嘛。

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真相是,华为压根就没想当个老实巴交的汽车人,它从一开始玩儿的就是一场高端的“降维打击”,把一群在泥地里打滚的巨人,按在地上摩擦,完了还要让他们笑着付钱。

这事儿,得从五年前任正非老爷子那句“谁再提造车,就滚蛋”的狠话讲起。

2019年,那是什么光景?新能源的骗补盛宴刚散场,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才打下第一根桩,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一个月能卖一万台车,就敢开香槟庆祝祖坟冒青烟了。

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汽车是个重资产、长周期的地狱级副本,供应链能把人逼疯,生产资质能把人卡死,华为一个搞通信的,凭啥下场造车?连许老板都折戟沉沙,你华为凭什么?

所以当任老爷子放出狠话时,不少同行都在背后偷笑,觉得这老头儿是怕了,怂了,看不懂未来。

五年过去了,现在回头看,当年偷笑的人,现在都集体失眠了。

因为他们发现,华为不造车,比它亲自下场造车,要恐怖一百倍。

我们先看战绩。

当年被全网群嘲的赛力斯,一个快要被ST的边缘车企,搭上华为后,市值从80亿直接干到了1800亿,翻了20多倍,这哪是合作,这是直接原地飞升渡劫了。问界M9,一台均价50多万的国产车,上市半年订单干了8万台,把奔驰GLS按在地上锤。

这还只是开胃小菜,真正让全球车厂头皮发麻的,是华为的朋友圈。

大众集团的CEO,一年三次飞深圳,跟上学一样,带着整个董事会跑去华为总部开会“听课”。以前都是我们去德国朝圣,现在反过来了。奥迪更是直接躺平,下一代旗舰电车的“大脑”,直接用华为的MDC计算平台,据说每辆车给华为交的专利费,比买高通最顶级的芯片还贵。

国内呢?长安、广汽、东风这些国字头老大哥,现在为了抢一个“鸿蒙智行”的合作名额,争得头破血流,那个场面,跟当年小米魅族抢高通骁龙芯片首发权,一模一样。

这就是华为的阳谋:我不当选手,我当裁判兼装备贩子。

你品品这套操作的魔幻之处。

当所有新势力都在为了一块电池的成本,跟宁德时代比亚迪掰扯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华为在干嘛?它在定义“下一代汽车”的核心。

电车这玩意儿,上半场是电动化,比的是谁的电池大,谁的续航长,这本质上是工业品,是体力活。大家卷来卷去,最后发现谁也赚不到钱,纯纯为电池厂打工。

而下半场,是智能化。比的是谁的脑子好用,谁的反应快。这才是真正的科技活,是印钞机。

华为一刀切进来,直接把智能化的门槛拉到了珠穆朗玛峰。

它把激光雷达的价格,从几万块一颗,硬生生打到了8000块,三年前的十分之一。这叫什么?这叫掀桌子。以前只有五十万以上的豪车才敢装的玩意儿,现在十几万的车都能配了,直接让那些靠这个做卖点的车企原地破防。

更狠的是它的ADS智驾系统。别人还在吹嘘自家系统能在北京五环上自动驾驶,华为已经不靠高精地图,在重庆那种8D魔幻立交桥上随便开了,据说实测比十年老司机还猛,能少绕23%的路。

这玩意儿恐怖在哪?

恐怖在数据。这套系统已经装了三十多万辆车,每天在中国最复杂的路况上跑,产生的数据量,够特斯拉的算法团队吃半年。数据越多,系统就越聪明,越聪明,就卖得越好,卖得越好,数据就更多。

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闭环,形成了。

别人还在用小米加步枪,华为直接开着数据航母战斗群在你家门口溜达。

你说这仗怎么打?

没法打。所以大家只能选择加入。

这就引出了华为这套商业模式最骚,也最让友商蛋疼的地方。它把电机、电控、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这些最核心、最赚钱的部分,打包成一个个“乐高模块”。

车企们就像去逛一个豪华的科技自助餐。

A车企实力强,说我要自研,但毫米波雷达差点意思,行,买华为的雷达。你看上汽一边高喊着“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一边身体很诚实地用了华为的雷达。

任正非一句“不造车”,为何五年后让所有车企集体失眠-有驾

B车企觉得自动驾驶太难搞,行,直接买华为的全套智驾方案,贴个自己的牌子就行。

C车企啥也不想干,就想躺平赚钱,行,华为提供从头到脚的全家桶服务,你只需要负责造个车壳子,再找个展厅卖就行,利润大头归华为,你喝点汤。赛力斯就是这个模式。

你发现没有,这套玩法,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

这不就是当年手机行业的“联发科交钥匙方案”和“安卓生态”的究极缝合体吗?

当年联发科把芯片、主板、系统全给你做好,你买回去,套个壳子就能卖,直接催生了华强北的山寨机帝国。后来谷歌搞安卓,免费开源,所有手机厂都能用,但最核心的服务GMS,你得听我的。

华为现在干的事儿,本质上一样,但段位高太多了。

它是在用科技,把汽车这个曾经壁垒森严的百年工业,硬生生拆解成“一个智能终端+四个轮子”。

任正非一句“不造车”,为何五年后让所有车企集体失眠-有驾

造轮子和车壳子,谁都能干,利润薄得跟纸一样。

任正非一句“不造车”,为何五年后让所有车企集体失眠-有驾

但那个“智能终端”,对不起,只有我这儿的最顶尖。

这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

用华为?你的车就好卖,就有竞争力,但你的灵魂没了,利润大头被拿走了,你成了一个高级的代工厂。

不用华为?你的产品就成了“功能机”,在别人都用智能手机的时代,你还在玩儿贪食蛇,销量分分钟教你做人。

你说怎么选?

废话,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边骂边用,主打一个口嫌体正直。

所以,回头再看任正非那句“不造车”,你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东方式的顶级战略智慧。它不是退缩,而是进攻,是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游击战思想。

造车,就像跳进一个火山口,进去就得被高温炙烤,九死一生。而华为选择在火山口旁边,开一家五星级酒店,卖冰可乐、卖防火服、卖救援服务。跳进去的勇士们打生打死,它稳坐钓鱼台,赚得盆满钵满。

这就是典型的“淘金路上,卖水人”的逻辑。当所有人都冲向金矿时,最赚钱的永远不是那个累死累活挖矿的,而是那个在路边垄断水源和工具的。

电动化只是把赛道从燃油换成了电,但智能化,是直接在所有人的赛道上,修了一个收费站。

华为,就是那个修收费站的人。

那些还在纠结电池续航多了二十公里,沙发彩电冰箱是不是配齐了的车企,可能到最后才会发现,自己精心打造的豪宅,地基却是别人家的。人家想什么时候断水断电,只是一个念头的事情。

这,才是这场牌局里,最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