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黎这姑娘,打小就是个不服输的主儿。
七年前刚进车行当销售那会儿,她愣是把《销售圣经》翻得卷了边,每天天不亮就到4S店擦展车,连轮胎缝里的泥点子都不放过。
当时同事都当她是个傻丫头,谁不知道现在年轻人就图个轻松,谁愿意起早贪黑伺候这些四个轮子的铁疙瘩?
可这姑娘偏有股子狠劲。
记得头回跟着师傅见客户,对方是位开宝马的老总,她穿着正装跟人家聊了俩小时,临走时发现西装后背蹭了块泡面酱。
第二天她特意穿了件深色衬衫,还在包里备了包湿巾。
就这么磨了三个月,硬是把人家换车的指标攥到了手。
提车那天她特意选了暴雨天,站在4S店门口淋了半小时雨,就为等那句"恭喜您成为本月销冠"。
"当年我卖车那天雨下得比依萍找她爸要钱还大。"这话后来成了车行里的经典段子。可没人知道,她把销售合同叠成纸飞机,在暴雨里追着出租车跑了八条街。更没人注意,她每天收工前都要用白手套把展车擦三遍,连门把手都要转三圈擦得锃亮。
命运总爱开玩笑。正当她准备冲击年度冠军时,相熟的经销商经理卷款跑路,连带着她刚谈下的三台大单全打了水漂。最刺心的是,那辆贴着红绸带的奥迪A8,连钥匙都没焐热就出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次她半夜醉酒打电话给师傅,张嘴闭口都是"当年我怎么怎么",吓得师傅连夜给她预约了心理医生。
如今七年过去,太盈国际的展厅里又摆着同款奥迪。胡曼黎摸着冰凉的车漆,突然发现时代变了。现在的销售不用再抄客户家水电表,但得会玩直播带货;不用通宵做报表,但得对着手机屏幕微笑三小时。她看着徒弟们戴着VR眼镜给客户看车,突然想起自己当年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汽车结构的日子。
"姐,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玩命?"徒弟小林递来冰美式,"您上个月刚拿下华南区销冠,该歇歇了。"胡曼黎盯着展车旁"限时团购"的红色横幅,想起七年前那个暴雨夜。当时她蹲在4S店屋檐下,听着雨点砸在合同上的声音,突然明白了个道理:销售这行,永远在变,永远又没变。
现在她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店,不是擦车,是研究客户数据分析。上周她发现某款新能源车的成交周期比燃油车短47%,硬是拉着技术部熬了三个通宵做对比评测。有次为了搞懂自动驾驶功能,她专门去驾校找教练,非要让老师傅在模拟器上给她演示十八种突发状况。
"现在的年轻人啊..."展厅经理老陈摇着头,看着胡曼黎在直播间里跳女团舞。谁还记得七年前,她因为不会用ERP系统,把客户资料填错了十七处?如今她带着团队开发的"客户需求预判模型",让成交率提升了23%。上个月集团开会,连95后的技术总监都对她竖大拇指。
不过商场如战场。竞争对手上周刚挖走她两个主力,放话说要抢走太盈国际的年度代理权。胡曼黎倒是不慌,翻出七年前那本卷边的《销售圣经》,在"客户关系维护"那页夹了张便签:真正的客户,是能陪你走过低谷的人。
昨天她特意找来七年前买过车的老客户,组了个"时光试驾团"。当那辆陪伴她度过至暗时刻的奥迪A8重新启动时,中控屏突然弹出当年的维修记录——2016年8月15日,暴雨,更换雨刷电机。胡曼黎摸着方向盘上细密的划痕,突然想起师傅说过的话:"做销售的,要像车轱辘,既要能碾过碎石,也要懂得给轮胎充气。"
现在她每天都会在客户休息室多待半小时,不是推销,是听人唠嗑。有次听到程序员抱怨"加班太多没时间看车",转头就推动技术部开发了"AR看车"小程序。有对小夫妻为选颜色争执不下,她当即调出三年前的婚礼用车案例,结果促成了一笔加急订单。
"销售这行最讲究传承。"胡曼黎指着展厅墙上的老照片,从手写报价单到电子合同,从油印宣传册到VR看车,每张照片都钉着枚青铜车标。有新人问为什么要保留这些老古董,她总说:"看看这些划痕,每道都是交过学费的。"
最近行业论坛上吵得凶,有人说传统销售要完蛋,有人喊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胡曼黎倒是淡定,照旧带着徒弟们凌晨四点去4S店擦车。有投资人看不下去,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苦肉计,她却指着晨曦中的车流:"你数数,现在几点钟的车灯最亮?"
果然,每天最早亮起车灯的,都是那些认真准备的销售。就像七年前那个暴雨夜,她举着手电筒在4S店门口背销售话术,手电筒的光圈里,映着合同上还没干透的雨水。
(你怎么看胡曼黎的选择?是坚守初心还是不懂变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弄潮儿,但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或许正是那些既懂拥抱变化,又舍得下笨功夫的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