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车主最担忧的3件事已显现:比油价上涨更烦心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开着车,不是因为没油,而是因为没人给你加油?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对于不少燃油车车主来说,这种“荒诞”正悄悄逼近现实。我们总说电动车是未来,但真正让人焦虑的,或许不是未来会不会来,而是当它来的时候,我们手里的油车会不会突然变成“孤岛”——还能开,却越来越难活。

一、加油站越来越少:不是没油,是没人想开加油站

先说个你可能已经察觉到的现象:你家附近的加油站,是不是悄悄关了一两家?尤其是城市边缘、城乡结合部,那些曾经24小时亮着灯的加油站,现在要么改成了停车场,要么直接围上了施工围挡。

这不是偶然。根据中国石油流通协会2024年的数据,全国加油站数量在过去三年里首次出现净减少,年均关停率超过4.3%。尤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新能源渗透率超40%的城市,传统加油站的盈利能力已跌破盈亏平衡线。

油车车主最担忧的3件事已显现:比油价上涨更烦心-有驾

为什么?因为电动车多了,油车少了。一个加油站平均每天加满100辆车才能维持运营,现在可能只有60辆,利润撑不起租金、人工和环保成本。更关键的是,新资本不再愿意投资加油站——你见过哪家新商业综合体旁边还规划加油站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你可能不是加不起油,而是得绕30公里才能找到一个还在营业的加油站。就像当年的胶卷店,不是技术坏了,而是整个生态在萎缩。

二、维修越来越贵:技术越老,修得越贵

再来说个更扎心的:等你的油车出了故障,你可能会发现,修车比换车还贵。

现在4S店的技师,90%的培训时间都在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谁还愿意花时间钻研发动机的积碳、变速箱的顿挫?老技师退休了,年轻人不学了。就像会修机械表的人越来越少,修得越少,成本越高。

油车车主最担忧的3件事已显现:比油价上涨更烦心-有驾

某汽车维修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燃油车大修均价同比上涨28%,而同期电动车维修成本仅上涨7%。原因很简单:配件停产、技师稀缺、工时费飙升。

我朋友前阵子开一辆15年的老款帕萨特去保养,等了三天才找到匹配的喷油嘴——厂家早就停产了,最后是从报废车上拆的。他感慨:“这车还能开,但感觉像在给古董续命。”

当一辆车从“交通工具”变成“情怀收藏”,它的使用成本就已经脱离了日常逻辑。

三、政策与路权的“温柔挤压”:不是禁止,而是让你不舒服

最让人无力的,不是一刀切的禁令,而是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边缘化。

油车车主最担忧的3件事已显现:比油价上涨更烦心-有驾

你看,现在一线城市的新建小区,充电桩是标配,但没有一个政策要求配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大规模改建充电网络,但几乎没有新增加油岛。甚至有些城市开始试点“低排放区”,燃油车进入要额外收费。

这不是歧视,是趋势。政府不会说“你们不准开油车”,但会说“我们优先保障新能源的路权”。就像当年推广普通话,不会禁止方言,但学校、政府、媒体都用普通话,你说方言的机会自然就少了。

更现实的是保险和年检。已经有地方试点对高排放燃油车提高环保附加费,未来会不会按碳排放量收“行驶税”?不是不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真的准备好告别油车了吗?

有人会说,电动车也不完美——充电慢、电池衰减、冬天掉电快。没错,但这些问题在被技术快速解决;而油车面临的,是系统性退场——基础设施萎缩、人才断层、政策倾斜。

油车车主最担忧的3件事已显现:比油价上涨更烦心-有驾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电动车还在爬坡,但油车已经开始下坡了。

可我们真的思考过这场转变的代价吗?那些买不起新车的家庭,那些依赖油车谋生的司机,那些生活在充电不便地区的普通人——他们的声音,在“进步”的叙事里,是不是被轻轻抹去了?

也许,比“油车会不会消失”更值得问的是:我们能不能让退场,变得更有温度?

不是简单地说“时代变了”,而是问问:能不能多留几家加油站?能不能给老车维修留点补贴?能不能让转型,不只是技术的胜利,也是人的尊严的延续?

油车车主最担忧的3件事已显现:比油价上涨更烦心-有驾

毕竟,车轮滚滚向前,但别忘了,车上坐着的,是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