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又有明星成了电动车的活体广告,只不过不是站台叫好,是站在车里开吐了。原本以为明星只会在流量里翻江倒海,没想到也能在车里翻肚皮。董璇和她那位,在综艺节目上试驾新出的电动车,一路上不是赏景,而是抱着塑料袋向赞助商表达感激之情:吐得毫无保留。弹幕观众隔着屏幕都闻到了那股子呕吐味,纷纷表示“车企这次怕是要凉了”,厂家公关部门估计正考虑要不要推出新品——晕车袋联名款。
其实晕车这玩意儿,不光是董璇夫妇才有,明星只是替我们普通人把子弹先接了。上周我表哥新买了一台国产电车,满心欢喜开回家,结果坐了半小时,车没充完电,人胃先没电了。一路吐到家,他说跟着油车开怎么没事,原来科技进步就像爱情升级,高兴是你的,反胃也是你的。网上不少吐槽,什么“电车真晕”,什么“开油车百公里吐一次,开电车十公里吐三次”,还有人总结,中石化是搞肠胃保护的。调查数据也藏不住,开电车晕车的几率比油车多三成——这可不是厂家增加给你的福利,也不是城市郊野一体化体感升级。
到底为啥电车更容易让人吐到怀疑人生?大家分析的原因比电动车的电池组还多。身边的汽修师傅老王认真科普:人晕车,说白了是脑子和身体杠上了。眼睛看见你稳坐后排,身体却时不时加速度,脑子想“还没去公司呢”,胃已经离职了。电动车最不讲武德:一脚电门下去,那推背感直接让你后悔吃了早饭,身子往后飞,啥也没看到;刚刚适应推背,这又来了动能回收,车突然减速,你眼前没啥动静,身体已经往前扑。脑子一懵,这到底是要加速还是要停车?电车的动力输出太线性,比油车那点虚位和顿挫直接把你的脑袋丢进了保鲜袋,厂家说这叫技术创新,胃说能不能退货。
还有一条,各家车企为了减重、拉续航,悬架调节做得跟驴车差不多,震动过滤没油车细致,路上一过减速带、井盖,屁股先颠了起来,脑袋随后跟进,神志没落地。残余的理智还在分析什么午夜档的技术突破,身体已经在考虑下期综艺是不是直接改成“吐槽大会”实景体验。你说晕车是因为不适应新科技?那是,有的人适应过来,有的人直接适应一袋塑料。
电车晕车这事儿,其实业界早就有共识,只是厂家全都假装没听说。毕竟,再高续航也不如再高胃耐。口碑这种东西,平时藏着掖着,不堵不泄;等坐车的时候,一下子全泄了出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智能座椅、晕车舒缓模式纷纷上线。小米车刚出来,主打一个“晕车缓解”,小鹏全国独家“六维座椅”,据说能给你按摩,能让你沉静,可实际效果就是按摩完胃部再加点促进吐息,小红书上很多博主实地测评,结果都表示功能与实际差距只比晕车本身小一点。厂家没办法,胃的痛苦,是工程师的幸福,技术难题有了方向,产品经理却只想汰换自己。
说回那档综艺,有人调侃“代言人代吐产品”,真是为行业做了示范。赞助商看着节目播出,估计现在正追着公关让人删片段,“自家车这么出名,也是种方式”;行业其实应该心里有数了,秀肌肉秀到吐,终究还是得看怎么让人坐得舒服。毕竟谁买车是冲着想晕一场的?难道以后要看“晕车赛道卷技术”?续航350km,吐点够200ml,路上景点还送呕吐袋,买一辆送三包胃药。对,科技还是要为人服务,不是为医药厂服务。
讲真,电动车这两年是真的“卷”,卷到厂家都快成健胃消食片指定赞助。以前我们家买车,看的是动力、续航、品牌,现在必须得加一条:抗晕性能。可能以后买车评测栏目叫“晕车值排行榜”,榜单第一名的宣传语是“让您晕得更有底气”。车企投广告也变了,后台数据不仅统计续航、零百加速,还统计吐槽次数和吐袋销量。你狠,我更狠,电车销量递增的同时,塑料袋销量也上去了。环保人士看了头痛,车企公关看了更吐。
有人说,这都是“技术发展的阵痛”,将来再过几年,电车比油车还要稳当,好到你想吐都吐不出来。我信你个鬼。要是真技术能解决,早都把人脑升级到7.0了,可惜现在还是用胃来测试性能上限。电车的“智能舒缓晕车模式”,听起来像是在开人脑调节外挂,说不定未来每辆电车强制标配“一袋三粱”,让你吐得更畅快。厂家一边喊着颠覆,一边偷偷改配件,不知道该骂自己还是骂技术。坐电车的你,不知道是体验未来,还是体验胃酸。反正产业升级,体验没升级,你说上不上头。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站在吐槽方,毕竟电车还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比如让人提前体验老年眩晕综合征,不用等到医院排队,直接在路上体验医疗新科技。这年头,晕车不是病,能晕才是体质好;不仅厂商要创新,乘客也得进化;市场卷到最后,连胃都卷不动了。以后买新车,奖励三次免费晕车体验,三次都不吐直接送胃药一盒,保证你再也不用坐油车。
你说人家董璇和老公在节目上吐了,厂家是不是该发奖?毕竟标准验证了,车子动力没白调,客户体验不用再藏着掖着。那些吐槽电车容易晕的,其实都是被卷到现实的边缘,分不清到底是人晕了,还是技术晕了。厂家嘴上说“正在优化”,实际上优化的不是体验,是公关话术。你是坐着吐,厂商是看着吐,反正都很晕。
最后说一句,等以后电车真的晕不人了,我一定第一时间买一辆——再不让人晕的电车,等到那一天,应该也不会让人再吐槽了。至于现在,电动车上吐下泻的体验,只能算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副作用。肚子和脑子都在高速进化,谁先跟不上,谁就先吐出来了。厂家的难题,只能让我们用身体去解决,毕竟每一次呕吐,都是技术的阵痛——有些技术,真的不是吃饭时间能聊的。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