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多人都忘了,比亚迪还有客车产业。
早在 2009 年,比亚迪就发布了全球首款纯电动大巴 K9,并且在 2011 年实现量产。过去 10 多年,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全球 70 多个国家、400 多座城市开跑,累计销量超过 11 万辆。2023 年和 2024 年,比亚迪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冠军。今年也基本没跑了,毕竟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能与之抗衡的车企少之又少。
不过在国内,比亚迪的客车却显得很低调,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怎么见过。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比亚迪在国内客车市场的战略布局。比亚迪在国内主要聚焦于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公交市场,在多年前就已经被当地的客车品牌占据,比亚迪很难插足。直到现在,比亚迪在国内的客车销量,仍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
但是在技术层面,比亚迪却一直没闲着。9 月 15 日,比亚迪发布了全新的 e-Bus 平台 3.0,再次降维打击客车行业。
比亚迪 e-Bus 平台 3.0 有哪些黑科技?
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已经推出了 e 平台 3.0 和 e 平台 4.0,并且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而在商用车领域,比亚迪的 e-Bus 平台也已经发展到了 3.0 版本。
与乘用车不同,客车对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营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e-Bus 平台 3.0 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在安全方面,e-Bus 平台 3.0 搭载了全球首创的客车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通过将客车专用的刀片电池与底盘骨架深度集成,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还提高了整车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电池包具备十层防护,可承受 50 吨重卡的碾压,以及超四倍国标的挤压测试。
在高效方面,e-Bus 平台 3.0 构建了全球首个量产的客车全域 1000V 高压架构。驱动、充配电、空调等系统全面升级至 1000V,配合全球最高的 1500V 碳化硅功率芯片,以及首创的客车 1000V 电驱桥,整车综合能耗最大可降低 18%。在 - 15°C 的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可提升 50-80km。
在智能方面,e-Bus 平台 3.0 首推新能源客车专属的车身控制系统 —— 客车云辇 A。同时,还搭载了客车 iTAC 智能扭矩控制系统、高速爆胎稳行系统(TBC)、驾驶员失能辅助系统 2.0 等。这些智能系统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操控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e-Bus 平台 3.0 的发布,可以说是电动客车全域升级,为新能源客车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比亚迪全新电动客车 C11上市
在发布 e-Bus 平台 3.0 的同时,比亚迪还推出了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全新电动客车 C11。
C11 车长 11 米,满载开空调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 400km 以上。其安全性、高效性、舒适性等各项性能表现,都远超燃油客车。
C11 首搭客车云辇 A 系统,即便是连续颠簸路面,也能如履平地,有效缓解乘客晕车的问题。同时,结合环保材料、高效通风、人性化温控及 NVH 静音工程,为乘客营造了舒适的驾乘环境。此外,C11 还凭借出色的性能,可适应高温、高寒、高原、山区、城市、乡村等多种不同环境的运营。
动力方面,C11 搭载了五种不同容量的电池,分别为 184kWh、257kWh、311kWh、425kWh、593kWh,续航里程覆盖 220km-730km。新车全系标配大动力集成桥,可实现 25% 的最大爬坡度。此外,还首创满电辅助制动,减少摩擦片磨损,长下坡时避免刹车片过热。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在客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都不容小觑。此次 e-Bus 平台 3.0 的发布,以及全新客车 C11 的推出,再次彰显了比亚迪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碳中和”、“碳达峰”添砖加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