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海车展,号称“全球最大车展”,36万平方米的展馆挤满近千家车企,首发新车超百款。
但热闹背后,一群“熟面孔”却集体消失: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首次缺席;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等合资品牌不见踪影;连“新势力”哪吒汽车也意外退场。
有人调侃:“以前是豪车扎堆,现在是新势力开大会!
”这场车展的“退赛名单”,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汽车江湖的风云突变。
车展从来不缺故事,但这次缺席潮背后的真相,远比表面更耐人寻味。
第一层真相,是市场的残酷淘汰赛。
那些消失的品牌,要么像韩系车一样在新能源赛道“掉队”,要么像法系车般在智能化浪潮里“佛系躺平”。
反观展馆里的赢家:国产新势力用激光雷达、超快充技术“秀肌肉”,宁德时代电池撑起全球三分之一的电动车,连奥迪这样的老牌豪门都得靠“双品牌战略”讨好年轻人。
第二层真相,是话语权的彻底洗牌。
过去我们追着欧美品牌喊“老师”,如今全球车企争相把最新技术首发在上海,连外媒都说:“看懂上海车展,就看懂了未来五年汽车走向”。
这场缺席潮不是冷清,而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玩家,才是未来规则的制定者。
有人为豪车退场唏嘘,我却想鼓掌。
别只盯着消失的Logo,要看懂这场“中国式逆袭”。
40年前,我们连汽车模具都要进口;40年后,中国电动车横扫全球。
当劳斯莱斯们还在卖“手工皮革情怀”,中国车企已经把智能座舱变成“移动客厅”,把自动驾驶卷到“城市通勤全程0接管”。
这届车展最扎心的事实是:跟不上“中国速度”的品牌,连参赛资格都在丢失。
看看隔壁展台——赛力斯请来陈道明站台,阿维塔拉着姚安娜造势,连黄渤都对着新车喊“买早了”!
明星带货的背后,是中国 car 企业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要科技,更要温度;要性能,更要体验。
而那些消失的品牌,或许恰恰输在了 “高高在上”的傲慢里。
上海 car 展 的 “退赛名单 ” ,像一场 汽 车型界 的 成人礼 。
有人离 场 , 有人登 台 ,但聚光灯永远属于敢于创新的人。
当中国 car 企业用技术打破天花板,用体验重新定义豪华,这场缺席潮就不再是遗憾,而是产业进化 的 勋章 。
未来 的 马路上,你会选择为情怀买单,还是为创新投票?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见中国汽车 的 破局之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