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战场没有伙伴,只有宿主与寄生虫的永恒博弈。
——题记
【阅读背景】极越是由百度和吉利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因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于2024年12月突然陷入困境,众多供应商权益受损,李红星便是其中之一。
李红星的浙江星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极越汽车的抖音直播广告投放和直播代运营 。合作中,因极越月均超1000万元的投流需求,加上短视频平台现金结算的投流模式,李红星不得不垫资。他通过房屋抵押和向亲戚借款,先后垫资3700万元。起初,极越汽车销量有增长趋势,让李红星看到希望。然而,2024年12月极越汽车“闪崩”,门店闭店、员工社保断缴等问题频出。
据相关人士透露,百度原本计划再投资约30亿元,但财务审计发现账面巨额“窟窿”后决定放弃,直接导致极越资金链断裂。事发后,李红星前往极越总部试图挽回损失却无果。他反思自己当时有“盲目自信”和“赌徒心态”,幻想百度和吉利兜底。目前,李红星仍在努力,通过法律手段起诉,并期待极越找到新资方盘活,以挽回部分损失。
狂潮之巅:赌徒与捕食者的共舞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冲上950万辆的云端,但这座用资本堆砌的巴别塔下,遍地是折断的脊梁。
老李的3700万房产抵押最终熔断在极越汽车的废墟里,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陨落,更是整个产业链的死亡标本。当科技巨头举杯欢庆“生态革命”时,数万中小企业的血肉正浇筑着他们的神坛——数据显示,长三角每10家倒闭的汽配厂中,一半以上的死亡通知书上写着“新势力账期”五个血字。
绞肉机轰鸣:生态链背后的血腥逻辑
这场产业革命藏着三重绞盘:
第一绞:梦幻契约
“三年30万辆订单“的电子合同在云端闪烁,中小企业主们押上三代家业,却不知屏幕那头是随时可清零的虚拟承诺。某供应商展示的聊天记录令人窒息:“王总说车型上市就结款”,而聊天框上方赫然标注“对方已开启消息免打扰”。
第二绞:技术凌迟
价值800万的定制化模具,因车企临时切换激光雷达方案沦为废铁;斥资2000万打造的电池包产线,在车企“平台架构升级”的通知中锈迹斑斑。所谓生态伙伴,实为巨头的技术试错耗材。
第三绞:金融绞索
当某新势力将应付账款周期拉长至240天,供应商的民间借贷利率已飙至15%。这像极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债务工厂”:巨头用账期制造流动性黑洞,吞噬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滴血。
顶层设计:巨头的三维棋局
科技公司的造车战略早被编译成精密代码:
1. 概念造神(2021-2022)
华为ADS2.0、小米澎湃OS、百度Apollo——这些技术图腾在发布会镁光灯下旋转,将供应商们催眠进“未来已来”的幻境。某冲压件老板的日记写道:“签下蔚来合同那晚,我梦见工厂变成了迪士尼城堡。”
2. 债务转嫁(2023)
头部新势力的资产负债表揭开真相:应付账款/营收比突破45%,是传统车企的2.3倍。这本质是场庞氏游戏——用供应商的骨头熬汤,喂养资本市场的估值怪兽。
3. 生态清洗(2024-)
当L3自动驾驶牌照落地,华为突然宣布切换4D毫米波雷达方案,300家摄像头供应商集体猝死。行业黑话“技术断代清场”浮出水面: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旧产业链的种族灭绝。
幸存者公式:1%的生存法则
穿越尸骸的胜利者们手握三把密钥:
密钥1:权力捆绑
蔚来与合肥政府的百亿对赌,本质是拿城市命运作质押;理想精准卡位“家庭第三空间”,实为用用户画像对冲政策风险。
密钥2:技术独裁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不仅是产品,更是悬在供应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直接抹去了2000家冲压件厂商的生存权。
密钥3:生态闭环
当华为HI模式将车企降维成“硬件代工厂”,当小米自建工厂吞噬上游利润,巨头们正在重写《资本论》:21世纪的剩余价值,藏在生态链的每一节代码里。
这个战场没有伙伴,只有宿主与寄生虫的永恒博弈。
血色黎明:重构产业契约
老李们用破产清算书写就的教训,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哲学:
1. 反脆弱协议
德国汽车业的“技术变更保险”机制值得移植:主机厂需为每次技术迭代投保,供应商停产损失由共济基金偿付。
2. 账期透明化
区块链技术加持的应付账款Token系统,可将巨头们的付款承诺变成链上智能合约——到期未付,自动触发股权质押。
3. 反生态霸权
借鉴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强制科技巨头开放技术接口,将“生态链”从封闭的罗马帝国,变为自由进出的威尼斯城邦。
冰火启示录
当老李在黄浦江边翻看极越的破产公告时,华为问界M9正穿越外滩的霓虹灯幕。这两个时空切片,拼凑出智能电动时代的完整真相。
从无锡的模具车间到陆家嘴的投行大厦,从合肥的电池实验室到深圳的算法中心,这场革命正在制造两种截然不同的时间流速:巨头们在光年尺度上狂奔,而中小企业的生命却以月为单位倒计时。
或许正如那家幸存供应商门前的对联所书:
“潮头方知裸泳者,雪后方见撒盐人”
在造车的冰火纪元,比技术更稀缺的,是穿透泡沫的清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