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闻,保时捷卡宴要出纯电版了,洛杉矶街头谍照都出来了。
这事儿一出来,我就知道,大的要来了。
不是说车有多大,是乐子要变大了。
顶级版本叫Turbo Electric,马力直接干到986匹。讲真,这个数字一出来,我脑子里第一反应不是什么推背感,而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蔚来乐道是连桌子上的蜡D都没放过,那保时捷这种老钱贵族下场,就是直接告诉你,这个餐厅的装修是我家设计的,现在我要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修仙。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986马力放在一台家用SUV上是什么概念?
我给你翻译翻译。
这就好比你家厨房的燃气灶,火力可以直接熔穿地壳,你拿它只是为了煎个鸡蛋。
就好比你给孩子买了支钢笔,笔尖是振金做的,自带反浩克装甲,你只是希望他期末考试多考两分。
这不叫性能过剩,这叫行为艺术,一场大型的、荒诞的、充满“不务正业”气质的行为艺术。
保时捷在用一种非常德国的方式,告诉你什么叫“颠”。
他们不装了,摊牌了。
在电车这个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掀桌子。别人掀的是价格的桌子,配置的桌子,保时捷这种浓眉大眼的家伙,直接掀了物理学的桌子。
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叫“保时捷主动空气动力学”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堆可以自动升降的橡胶挡板,官方说能优化风阻。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个词就想笑。
什么主动空气动力学,这不就是给车装了个金钟罩铁布衫么?启动弹射的时候,橡胶挡板自动展开,像个压缩毛巾一样瞬间变大。
这画面感,简直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出门前先给自己套个盾,就问你怕不怕?
同行看了也得傻。人家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保时捷在车底盘搞玄学,开始修仙了。
讲真,这玩意儿在现实世界里到底有多大用,天知道。尤其是在中国,你开着986马力的卡宴,旁边窜出来一个不讲道理的老头乐,你信不信你那个“主动空气动力学”系统还没来得及反应,大爷已经躺下了?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同样的,空气动力学的关键不在风洞实验室,也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风阻再低也得认栽。
然后是内饰,说要搞个曲面大屏,还有个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有效显示尺寸87英寸。
坏了菜了,这是要把IMAX影院直接焊在挡风玻璃上啊。
导航信息,驾驶辅助信息,全都投在你前面。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很赛博朋克?
但我告诉你,这玩意儿的本质,是给富人制造一个信息茧房。让你在堵车堵到心态爆炸的时候,看着眼前绚丽的AR箭头,产生一种“我不是在堵车,我是在开星际战舰”的错觉。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马杀鸡。
很多人不懂,为什么有人会花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一台“参数”上可能还不如国产新势力的车。
尤其是保时捷。
因为会买保时捷的人,就是喜欢保时捷本身。
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
就像有人会买奔驰,他买的不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他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社交价值。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是那个能让你在参加同学会时不动声色地把钥匙放在桌上的“任意门”。
保时捷也是一样。
它的用户,核心需求不是从A点到B点,而是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动作,并且是以一种极其昂贵且姿态拉满的方式。
那个87寸的AR-HUD,本质上不是给驾驶员看的,是给副驾看的,是发朋友圈的时候可以拍的。
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它的价格。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
我之前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特别懂这种感觉。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会为它的一切辩护,你会无视它的缺点,你会觉得它的逻辑就是世界的逻辑。
当一个保时捷车主花了上百万,买了这台986马力的电动压缩毛巾,他绝不会承认自己只是买了个大玩具。
他会告诉你,这是保时捷对电动时代的理解,是德国工业精神的传承,是驾驶乐趣的终极体现。
是是是,都对。
但本质上,他只是在维护自己的信仰。
而保时捷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给这个信仰充值,不断地打造新的“神迹”。986马力是神迹,87寸AR-HUD是神迹,能自动变形的橡胶挡板也是神迹。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保时捷的“道”,一个专属于有钱人的“道诡异仙”。
所以,你问我这台电动卡宴怎么样?
我只能说,它很好。
它好就好在,它非常不好。
它用一种极其不合理、极其浪费、极其夸张的方式,精准地满足了一小撮人极其不合理、极其浪费、极其夸张的需求。
这玩意儿真的有人需要吗?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但能成,就是能成。
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最大的合理,就是不合理。
所以,当这台车最终发布的时候,它所有的技术参数,什么PPE平台,什么车身尺寸加大加大加大,都不重要。
唯一重要的结论是:它是一台保时捷。
这个结论,甚至不需要论证。
因为对于信徒来说,这就是公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