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摩托车市场,越南绝对是一个你不能忽略的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越南摩托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摩托车企业曾经进驻,又黯然退出,现在却依然准备卷土重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谓的市场退出,到底是质量不佳,还是政策博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
提到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兴衰,坊间流传的版本总是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摩托车质量差,被越南市场淘汰,令人唏嘘。有人在质疑,中国制造是不是就真的不行?事实上,这背后隐藏的却是越南对进口摩托车关税的剧烈调整。越南把关税从30%一路提高到60%,再到100%,这是一次怎样的政策操控?而实施进口配额制度,国产化率的苛刻要求,更是困难重重。这难道就是中国摩托车黯然退出的真相?
将目光投向当时的市场环境,越南当时为了保护本国摩托车产业,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进口标准,包括困扰中国企业的繁琐手续和不确定的安全环保认证。许多中国企业被逼无奈中途退出。由于关税政策调整,日本摩托车厂商在越南市场的复苏势头迅猛,重夺80%的市场份额。并非所有越南消费者都对日本品牌买账,在许多当地居民心中,价廉物美的中国摩托车依旧令人怀念。当时越南的政策显然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保护了本土制造业,却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本土企业的发展潜力。
随着政策的实施,表面看来市场进入了短暂的平静期,然而暗流仍在涌动。越南出台的《摩托车国产化及自产率办法》规定,产品须满足国产化要求方能在越南销售。这种政策无疑让诸多外国摩托车企业望而却步,而中国企业视越南市场为“性价比不高”的市场而战略性退出。本以为越南制造业会因此崛起,不料,越南企业反而逐渐被日本企业蚕食殆尽,原来的政策目标未能实现。看似尘埃落定的表面,越南的摩托车制造梦仍在坎坷进行。
事态并未如想象般平静,随着燃油摩托车市场的日渐消退,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中国企业以电动摩托车为突破口,再次崭露头角。和中国早期进入越南市场不同的是,这一次,凭借着电动车相对低廉的价格和环保的设计,中国企业重回越南市场并迅速成为新能源摩托车的行业领跑者。日本企业尽管在燃油摩托车领域雄霸一方,却在电动摩托车方面显得有点措手不及。这一次,越南消费者的选择似乎又倾向于性价比高的中国品牌。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越南扎根,表明中国制造不再是20年前的那个水平。
尽管市场好像有了起色,但现实并不如表面那么乐观。随着更多外资企业进入越南,政策的不确定性依旧是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越南本土企业面对同样的压力,他们不仅在政策的夹缝中生存,还要面临资金和技术的挑战。中、日两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得本来就资源匮乏的本土企业更加艰难。合资生产的障碍、市场的不稳定,这些都是中外企业在越南需要克服的“意外困难”。
有人说,是当年的政策误导保护了日本企业,也有人说,是中国企业的黯然退场让地方产业丧失成长空间。可到头来,这一切不过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小小缩影。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摩托车重回越南市场,倒是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年的决定。政策的变幻莫测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企业究竟能否稳住越南市场?这故事远没有结束。
看到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摩托车市场重新夺得一席之地,你是否觉得这真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还是说政策的复杂性继续在搅动市场的走向?面对中国企业在越南的再度崛起,越南本土的企业该何去何从,真是众说纷纭。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制造终于打破了多年来的质量诟病,还是只是一时的运气?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一起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