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后视镜左右不调,查线束断裂,维修要细致

你有没有发现,出门在外开车,最离不开的其实不是手机导航也不是自动驾驶技术,而是这俩小小的后视镜?不少人一提起后视镜都觉得是“标配”,顺手到几乎忽略存在。但真碰上后视镜不听指挥的时候,整个驾车体验立刻就变得别扭起来。最近就听到了这么个毛病:大众朗逸右边后视镜就是左右调不了,死活只能上上下下晃悠。说到这,谁没见过点儿这样的怪毛病?

这事其实挺有意思,想想看,后视镜分明就是一身两个马达,一个掌管左右,一个专门管上下,平时都挺尽职尽责的。有车主一开车要换视角,结果一按后视镜按钮,发现就是左调右调都没动静,只能垂着脑袋点头。这会儿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先怀疑是不是哪里松了、坏了,或者按钮不灵了?但多半也猜得到,这估计要么是电机出问题了,要么就是哪根线搭不上气,没供上电。这事儿应该怎么琢磨?

有时候,现代汽车搞得越来越像电脑,修车都要看电路图,查“线路接地”。但你有没有琢磨过,明明那么多功能全靠几根线,整天在门上晃啊晃,想不出事儿都难。具体说到这个毛病,维修的时候往往是这么走流程。比如说你怀疑是不是线路问题,第一步当然就是测电路,拿个万用表量量,红黑线有电流没?黑黄线接地没?一量,发现红黑线稳稳当当12V都有,就是黑黄线完全不搭铁。这里问题就明显了:不是整个马达坏了,也不是按钮坏了,根本就是这段线的“接地缺席”。

可光是发现问题还不够,你如果再上点心,顺藤摸瓜沿着线束查查。这时候,很多修车老师傅都知道,一般像朗逸这样的大众车型,问题高发区就在门与车身连接的铰链位置。你要是没拆过门板,也许还以为线都藏在门里,其实线束有一截每次开关门都得跟着折腾,外皮看着没事,里面铜线早疲劳断裂了。拉开胶皮一瞧,哎呦,这黑黄线都断成两截了,旁边还有几根线跟着咔咔作响,危机四伏。

到这份上,有些人懒得动脑子,“胶布一缠就完事”,省事是省事了,可你有没有想过汽车每天风吹雨淋、开关门震动,这点胶布能顶用吗?十天半个月又断了,又得拆门板重来,最后车主气得下回再也不敢来你这修车了。所以,真要修好还得别怕麻烦:剪线剥皮、焊锡加固,收口前最好防水绝缘,这样修出来才顶事。

聊到这儿就不得不问一句,为什么这些问题总是发生在几年车龄以后?其实根本原因很简单:车不是铁打的,门线束一开始就没法做成防疲劳的弹簧钢,橡胶护套两三年还能防水防尘,等到五年八年老化一块,里面铜线本来就细,来来回回折腾,不断才怪。你看看最近几年的车主投诉里,关于后视镜调不了、车窗升降失灵、门锁坏掉的,十个有八个都跟门铰链线束脱不了关系。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厂家不能一开始就把门线束做得结实点,或者干脆优化个更耐用的设计?是为了节省成本吗?是质量控制不到位?还是说汽车本质就没法避免这样的问题?这里头其实是一笔糊涂账。说起来车企常拿“成本节约”和“零部件通配”说事,可现实你才发现,很多时候也是维修逻辑在工业设计上没摆明白——车企觉得这线一万根里断两根不算什么,大不了再修就是了,可车主每次遇上,只觉得烦得要命。

有没有什么办法预防?其实也挺“笨”的,平时洗车的时候多瞅瞅门铰链胶皮有没有刮坏,车龄长了别省事,主动去维修店做个线路检查,尤其是“门关不严”或“按了没反应”那种症状出来以后,先查门线束,比一味怀疑按钮和马达效率高多了。

再换个角度琢磨,为什么大多数车主对后视镜问题反应那么强烈?毕竟谁都想把后方视线控制在自己手里,车里所有的电子件都能坏,就不能坏这块“安全神经”。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开车的时候最常动的,除了方向盘就数这个后视镜钮了?一旦左右调不了,只能看天花板或者瞄地沟,这驾驶体验真是瞬间掉到地心。

当然,这里还得说一句,大众朗逸这样的“国民车型”,三五年后普遍进入“线束折断频发期”是有点尴尬的。毕竟,每个买家都是奔着“皮实耐用去的”,你这最基础的连接反而掉链子,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厂家要用心提升用料和设计,维修师傅也别偷懒,车主更得加强日常保养,这三方合力,才是打造“耐用神车”的正路。

朗逸后视镜左右不调,查线束断裂,维修要细致-有驾
朗逸后视镜左右不调,查线束断裂,维修要细致-有驾
朗逸后视镜左右不调,查线束断裂,维修要细致-有驾

不过说到最后,维修这点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你愿意多研究一点线路图,愿意多花几分钟焊好线,多包几层防水胶,不仅让自己省事,还让车主开着安心。这世上没什么省事灵丹妙药,只有用心才能把小毛病变成“大安全”。

朗逸后视镜左右不调,查线束断裂,维修要细致-有驾
朗逸后视镜左右不调,查线束断裂,维修要细致-有驾

现在问题丢给你:如果你是那个车主,开着朗逸,后视镜左右调节一按没反应,你会怎么做?第一时间去修还是忍了?修车的时候是否关心维修师傅到底怎么修的?有没有意识到这些小线束的断裂跟自己的用车习惯有关?还是说一直觉得“大厂出品还会掉链子?”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琢磨一下这个小问题,别的小毛病处理得当,有时候能让你免去大麻烦。而作为师傅,也应该把这层细节交代清楚,让车主明明白白消费,不仅修好,还得修透。

所以,下次要是你再遇到“右边后视镜调不了左右”这种怪事,心里别慌,想想是不是门和车身之间那段线束出了状况。动手能力强,换上一根新线焊得结实点,或者直接找个靠谱技师,别再让什么胶布糊弄过去。毕竟,这世界上最不起眼的小线,有时候决定的正是你出行时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一辆车能不能一直“听话”,有时候就看你愿不愿意对这些小事情多上点心,多想一点。

人们常说,现在的汽车越来越智能,可智能归智能,有些关键部位比起“高科技”,更需要老老实实地用料和焊接。要是这些老地方总掉链子,智能化再发展又有什么用呢?大家看看自己的车,多问问维修师傅,再琢磨琢磨“左右调节不灵”背后的小细节,说不定下次路上碰见类似毛病时,你已经胸有成竹,稳稳当当解决掉了。

毕竟,车和人一样,是靠一点一滴的真本事和细心维持下来的。“线束骨折高发区”,不是没人提醒,只是你愿不愿意把平常忽略的细节真正放在眼睛里、行动里?下次再开车,别只想着油价、导航、音响,记得偶尔关心一下那些最基本的小线,最不起眼的“安全神经”。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用心开车,安心上路”。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