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暴晒,车主必知的七大伤车隐患与冷门细节
头顶着四十度的火炉天气,南方城市的大中午,谁敢把车停路边不拉遮阳帘?我楼下老夏去年新提的骐达黑车,晒了三天没动,车漆都烫掉一层油光。后来他说,方向盘都能煎鸡蛋。我边听边乐,结果上周自己在高架下面一阵暴晒,真碰上同一号事儿,手一摸车把,得,小指头差点搓起泡。其实大伙有时候为了图省事儿,操作是错的,回头真出毛病,修理厂那师傅就一边叼着牙签,一边跟你念叨:“又不是没说过,老这么干,迟早坏怪谁?”
说起空调那点破事,我身边车友群每年都有人拿这出来嘚嘚。暴晒后很多人一上车,扑通一坐上就闭窗开空调,压缩机猛转着,呲呲直叫。听赤脚严师傅抱怨,那是给发动机吃超负荷药——油门一踩,油耗咔咔上三成,烧下去的钱够吃两顿火锅。师傅说哪怕厂里工单明文不让这么干,小区里一大半人都还是图凉快。对门张阿姨去年新买的混动车,一夏下来空调老坏,后来通风法子她才信。现在一上车,张阿姨都先踹开俩门晾两分钟风——不为别的,压缩机能多跟好几年。
还怪有意思,前两周微信群里流行那什么酒精水喷雾降温法。有个哥们儿胆大,用了高浓度酒精,喷完门一关,“呲”地一声,座套给点着了。网上传那画面,想想都怕。其实隔壁小王说的对——汽车店卖的那个降温喷剂,都得挑不带易燃标识的,或者干脆用点老办法,遮阳垫遮住前挡、方向盘套一层老毛巾,烈日底下好多了。
还有老吴的马自达,前些天刚换完新胎,结果晒得“噗哧”冒汗,他心疼又心急,拿水管对着胎就冲。你别笑,啥都能试。可我们那边修胎老头儿看了直摇头,说新胎胎压暴晒飙升,这么一浇冷水,冷热一激,橡胶缩裂,一高速上去直接让你开圆舞曲。老头子嘴里的规矩是,真热了,反正放会气儿,别冲,跟家里老人灌凉水有一拼。
顺带插句,暴晒后立刻洗车,看着干净,其实是毁车漆的大忌。我们楼下车队的小胖以为洗车靠勤快,下午三点刚冒着大太阳开回来,水一泼,第二天玻璃全是小裂纹,漆面起了鸡皮疙瘩。修漆师傅揪过小胖跟他说,非得等车凉下来再洗,大太阳底下,没赚到便宜。
聊不过来,还有人车里留着打火机、矿泉水啥的,尤其是江浙一带,车内温度能炖烂“红烧肉”。我们群里上月就爆出有辆车打火机自爆,座垫烧了一个洞。矿泉水看着没事,其实一热了塑料瓶都出味道,记者去年路测说温度高的时候检测出各种有机挥发剩。朋友教了小窍门:要下车去买菜,能带走的全带走,坐垫底下那点玩意最容易忘。
我婶家有娃,上回赶着接出来一顿暴晒,没开窗就让孩子坐后排。刚开半个小时,孩子吐得满脸都是,吓的她立马拎到医院。事后医生说,暴晒车里甲醛和苯跑不掉,小孩吸进去是大人三倍,真命不好能闹出大病。以后我婶子都先拉开门晾五分钟,再开净化器,这才安心。
少有人提的细节还有空调霉菌那个事,尤其南方潮。我的老帕萨特两年前夏天开完空调,随手熄火,后来怎么吹都有股酸馊味。车行技师教的,到家前记得提前几分钟关掉AC,留个外循环大风量,把冷凝水吹干,这样蒸发箱才不会变霉,那味道,夏天遇上潮天,准受不了。
长见识了,雨刮片那茬还容易搞错。大伙暴晒时候总被网传的立雨刮“技巧”带着走。师傅骂我,说只立雨刮不抬胳膊,弹簧不久就软了。正确做法是全都抬起来别让弹簧半吊着,不然等下雨一刮,出门直接成花脸。
车友群上次还爆出来一件怪事。一个老北京福美来车主,暴晒后驱动力直接弱到起步跟电三轮似的。一查才发现高温下变速箱油粘度变稀,油泵打滑。说“每年天热,得提早保养”不是白喊的,摊上修理可要小几千,真够呛。
还有冷门事儿,像前两年有品牌,听说出厂自带“智能座舱高温排放报警”,说白了就是暴晒时自动降窗散气,啥时候能进平价家用车,那还挺期待。只可惜目前落地不多,市面上大多还得靠车主自己照应。
二手市场消息也灵,每到夏天,那些曾经暴晒伤的老车总是看着新,内饰却发灰褪色,买家来试车直摇头。中介一边吹嘘“刚保养完”,一边瞒着没说焊点发干,都瞒不了懂行的。
这车说到底,不过是个大铁壳,没人心疼,回头多修几次啊,小区门口修车铺老李乐坏了。想想看,这些门门道道,多是老车主、师傅、或是偶尔跑维修摊搭耳朵听来的。不同地区、车型、车龄、习惯,折腾出来的小细节真不是一锤子买卖能说清。就像我舅那句话一样:“车嘛,别图快,图省心,别闲师傅絮叨,想省大钱,后头真不闹心。”
信源大半来自维修技师群、同事口述,上周还跟路边师傅瞎聊了个把下午,听多了就记下这些不靠谱的“土法经验”。至于真遇上啥离谱暴晒事故,街坊巷尾早都传得跟段子似的,不信你自个听听工具房老张一嘴京腔骂街就明白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