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要上新07 EM-P了,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
有意思在哪?在于领克终于不装了,摊牌了。
过去领克总想给你讲故事,讲北欧,讲潮流,讲一种小布尔乔亚式的生活方式。现在呢?现在它把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全扔了,直接告诉你,不整那些虚的了,咱们也下场卷,往死里卷。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些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领克这波操作,可以说是典中典的“不务正业”。它在一个已经很成熟的车型上,开始疯狂堆料,什么激光雷达,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超级混动,能给你加的全都给你加上。这套打法的核心思想,不是我要过得多好,而是“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它不是来做生意的,它是来把餐厅直接爆了的。
你看它的设计,还是那套“下一日”的语言,但明显开始“发疯”了。线条越来越锋利,姿态越来越像个准备去打架的街溜子,熏黑车顶配上复杂的轮毂,就差在脸上写四个大字:“我很牛X”。这种设计的好处是,照片发朋友圈,绝对一堆人点赞,666。坏处是,潮流这玩意儿,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你是弄潮儿,明天可能就是时代的眼泪。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种设计,第一反应是,这车洗起来肯定费劲。
然后是那个所谓的智能座舱,15.4寸大屏,LYNK Flyme Auto系统。讲真,现在车企对“智能”的理解,基本等同于“塞一块大屏幕”。UI做得是挺漂亮,动画效果也拉满了,号称算力升级,能支持各种AI功能。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我上车第一件事,还是找我的手机支架。
为什么?因为这些车机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电子宠物”。你刚买回来的时候新鲜,天天点,天天玩,觉得它真可爱。三个月后,你就嫌它吵,嫌它烦,嫌它卡。你需要的不是一个在你开车时还想跟你聊人生的Siri,你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可靠、别给我弹窗的工具。车企们永远搞不明白,再牛的算力,也算不过用户用脚投票的习惯。
当然,这次最大的噱头,是那个激光雷达。领克也开始搞高阶智能驾驶了,要进军NOA了。这个行为艺术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在当下的语境里,智能驾驶的关键,真的在那个车顶上顶着的“独眼巨人”吗?坏了,菜了。我一直认为,中国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和最终解决方案,都不在特斯拉,不在英伟达,而在“老头乐”。你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五线县城十字路口,你的高阶NOA,面对一个风骚走位、无视一切规则、随时可能表演“原地躺倒”神技的大爷,你那一百线的激光雷达,和几十个Tops的算力,除了发出“滴滴滴”的警报,还能干嘛?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复杂的算法,能算得过这份人情世故吗?所以,装个激光雷达,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信仰充值”,告诉消费者,你看,我也有,我很努力。但真要说到用,就跟修仙小说里的法宝一样,看着很厉害,渡劫的时候能不能顶用,全看命。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有点像个怨妇,对着领克一顿输出,但讲真,爱之深责之切嘛。
因为它在最核心的动力系统上,确实是开窍了,悟了。这套EM-P超级混动,1.5T发动机加电机,配上多挡DHT,参数非常吓人,综合功率扭矩都快赶上性能车了。关键是,它还给你塞了块不小的电池,纯电能跑一百多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把用户那点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对于绝大多数在一二线城市挣扎的年轻人来说,这台车就是他们的“任意门”。周一到周五,你用纯电通勤,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回家充电就跟给手机充电一样,再也不用闻汽油味儿,也不用忍受发动机的噪音。到了周末,你想去郊区撒个野,或者回趟老家,它又能瞬间变成一台没有里程焦虑的燃油车,动力还贼强。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体验,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刚需。它不是让你做选择,它是把所有选择都给你。这简直要把人逼死!
所以你看,领克07 EM-P这台车,就非常拧巴,非常矛盾。
它一方面在用激光雷达、智能座舱这些东西,去迎合一种虚无缥缈的“科技感”和“未来感”,这部分是它的“皮相”。但另一方面,它又用一套极其务实、极其暴力的动力系统,解决了用户最根本的痛点,这部分是它的“道骨”。
它就像一个穿着赛博朋克外套的肌肉猛男,嘴里念叨着元宇宙,手上却在给你烙大饼。
所以,这车到底怎么样?
如果你是那种追求参数、喜欢尝鲜、并且坚信“大力出奇迹”的年轻人,那它可能非常适合你。它给你的东西,在同价位里,确实是满的,甚至可以说是溢出的。它在用一种掀桌子的方式告诉你,以前那些合资品牌B级车都是“压缩毛巾”,看着挺大,实际没啥料。
但如果你是一个像我一样的中年人,买车的核心诉求是省心、可靠、保值。那你可能要掂量掂量。因为它的那些“优点”,比如过于前卫的设计,比如需要不断OTA才能完善的智驾系统,都可能在未来成为它的“缺点”。它是一种“快速爱上,也可能快速过气”的产品。说真的,最近公司的咖啡越来越难喝了,还不如自己带速溶。
最终,决定这台车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它的激光雷达有多少线,也不在于它的屏幕有多大,而在于领克自己。它必须把这些堆砌起来的硬件,用软件和服务,打磨成一种“稳定的日常体验”。
如果做到了,它就是这个细分市场的雷电法王。
如果做不到,它就是又一个“上了配置但用户不买账”的悲伤故事。但能用,就是能用。不好用?OTA嘛,年轻人要对未来有信心,韭菜就要有韭菜的觉悟。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