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

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外企在中国混了四十年”堪比一场耐力赛,早上天还没亮就上路,中午太阳毒辣,下午膝盖疼,夜里还得提防被年轻人超车。

但有些品牌,像那个一到终点就自带掌声的选手,明明已经跑得有点喘了,还要在终点线前摆个pose,顺便把鞋子上的灰拍一拍,告诉大家——老子依然很行。

于是你看,某个日系车企,这一波四十周年庆典,比我过生日还隆重。

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有驾

场地选得高端,灯光打得璀璨,CEO亲自下场,台词背得比偶像剧还流畅,发布两款新车,仿佛在说:虽然四十了,但青春还在,激情正燃。

听着这套说辞,感觉像是中年危机患者的自我安慰,嘴里喊着还年轻,心里却在为发际线掉落默哀。

新车发布环节,高潮来了。

首款插混轿车、首款搭载国产智能座舱的燃油车,听起来很牛,实际上呢?

插混技术满大街都是,智能座舱这词用起来还挺有面子,实际体验就是“你可以用嘴指挥车,但最好别用手摸电线”。

他们还说,用了国产操作系统,车内智能体验大幅提升——这感觉像是你换了个国产手机壳,以为自己成了科技先锋,结果发现打电话还是会掉线。

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有驾

CEO现场发言,语气比我高考写议论文还严肃,说中国市场很重要,是全球战略的关键一环,技术引领、用户洞察,堪比资本主义最后的救命稻草。

说得那么玄乎,实际情况呢?

中国市场确实大,但竞争更大。

你不创新,就得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发言里还带点自我感动,什么电驱化、智能化,仿佛这个世界只剩下新能源和大屏幕,谁还在乎发动机是不是纯进口。

现场还有合资公司的高管凑热闹,说两边合作很深,战略都能对齐。

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有驾

听起来像是婚前说的“我们一定白头偕老”,实际操作就是“你负责出钱,我负责出力,最后一地鸡毛”。

这些年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就是把本土团队的自主权提高了,产品定义、开发节奏、市场策略,全都交给中国人做主,像极了家长说“你自己决定吧”,然后在旁边紧盯着不让孩子交差。

新产品技术架构这事儿,他们吹得比我吹牛还响亮。

插混轿车、国产智能座舱,未来几周上市,仿佛明天你就能开上去拯救世界。

实际上,上市前的活动,就像婚礼彩排,主角还没上场,亲友团已经喝醉了,剩下的就是漫长等待和各种“即将重磅上线”口号。

说到用户体验,车主代表现场发言,像极了“买房喜报”,什么安全、舒适、智能,用起来特别爽。

真正爽的其实还是能在庆典蹭个晚餐,顺便发个朋友圈。

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有驾

品牌形象的焕新,更是一场大型自我催眠。

年轻、创新、充满激情,听起来像是某个短视频平台的口号,实际车企的平均年龄,可能比我爸还大。

说是设计师团队很年轻,把本土审美融进去,情感共鸣也搞上线,结果还是那几款样子改改、参数调调、广告拍一拍。

你以为是“为中国造车”,其实是“为年终报表造车”。

四十年发展历程,他们回顾得比我写年终总结还自信,从最早布局到后来合资,从技术积累到品牌信赖,仿佛人类文明进程都少不了这几轮发动机。

四十年是节点,也是起点,嘴上说要持续发挥舒适、安全、可靠优势,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心里其实盘算怎么把库存清得漂漂亮亮,把年终奖发得不那么寒酸。

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有驾

那些所谓的“本土化互动”,其实还是那套老路子,搞点科技体验,设置几个生活场景,把品牌好友叫来试驾,顺便拍几张美图。

你以为这是创新,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品牌主张也学潮流,搞个新口号,仿佛一夜之间就能从老年车企变成潮牌,接下来估计还得请个偶像代言,发个官方抖音号。

技术引领、新能源、新智能,说得热血沸腾,现实是市场压力山大。

中国品牌一年造出十款新车,外企还在研究怎么把车灯做成流光溢彩。

所谓的全球-本土协同,听起来像是国际关系学课上讲的“合作共赢”,实际就是“你有钱你说了算,我有地盘我说了算”,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吃饱。

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有驾

CEO说“Re:XXX”计划,强化核心、重塑激情,搞得跟电视剧重制版一样,旧瓶装新酒,观众还是那批观众。

中国市场速度快、技术强、用户要求高,外企学得一头雾水,嘴上说要学习,心里还是“能拖一天是一天”。

说到合作历程,合资公司高管又出来走一圈,回忆起二十二年风雨同舟,资本层面、战略层面都合作无间,实际碰撞起来,跟中学小组作业一样,大家都说自己很重要,最后还是有个人熬夜收拾烂摊子。

新车发布环节,则是“插混”加“智能座舱”,科技感一拉满,现实还是那套底盘,动力电池和中控屏谁也不会多给你一寸。

用户体验分享更像是组织了个粉丝见面会,车主代表说安全可靠,品牌好友说智能舒适,大家都夸得花枝招展,好像下一秒就能飞出地球。

真正的问题没人问,价格贵不贵、售后麻不麻烦、几年后能不能保值,这种问题还是留给“知乎热榜”吧。

品牌焕新的主张,每年都不带重样,去年是“创新”,今年是“尽兴”,明年估计是“躺平”。

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有驾

设计师团队年轻化,说得兴高采烈,实际上提案一通审批,最后还是老领导拍板。

说要融入本土情感,结果还是“国际范”做主,审美和情感只能在PPT里流行。

四十年节点,也是新一轮赛跑的起点。

舒适、安全、可靠,谁不喊?

精准响应用户需求,谁不会说?

真正能做到的,都是“谁能活下来谁有理”。

日产庆祝在华四十周年,杭州举办公益活动,发布两款新车-有驾

户外休闲场景,家庭出行场景,车企都能描绘得如诗如画,最后用户还是“用车如用命”,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说到底,四十年庆典这事儿,看起来像是给自己打鸡血,实际是给股东打镇定剂。

外资品牌在中国,经历了辉煌、焦虑、挣扎,最后都走到了“拼命本土化”这一步。

新车发布、技术创新、市场布局,每一步都像是在跟时间抢跑,但终点线后面,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多出一条“国产品牌专用赛道”,大家都在赌未来。

最后,还得来一句自嘲:四十年了,还在说“为中国造车,从中国走向全球”。

听得我都快领悟到人生真谛——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自我重复的庆典,产品是主角,套路是配角,观众永远等着下一个更大的烟花。

你说这外企的庆典,和中年人过生日,有多大区别?

大家都在喝彩,都在许愿,但谁也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再请来同样的嘉宾,唱同样的歌,吃同样的蛋糕。

毕竟,谁还不是靠仪式感熬过岁月的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