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量是丰田3倍,利润却不到一半!黄奇帆点破行业痛点

“中国三千万辆汽车的总利润,竟比不上丰田九百万辆的利润!”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开幕式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一语道破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残酷现实。作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他披露的数据令人震惊:今年1-6月中国汽车产值利润率仅5%,陷入“增量不增利”的怪圈。

01 触目惊心的利润对比

丰田最新财报显示,其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净利润高达4.765万亿日元(约合2337亿元人民币)。而中国18家上市乘用车企业总利润不到900亿元,仅相当于丰田利润的40%

从单车利润看,差距更为刺眼:

丰田全球销量1040万辆,单车利润约2.29万元

国产龙头比亚迪427万辆销量,单车利润仅0.94万元

更严峻的是,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22年的5.7%一路下滑至2025年的3.9%,国内单车利润低至8000元。

中国汽车产量是丰田3倍,利润却不到一半!黄奇帆点破行业痛点-有驾

02 利润差距背后的致命短板

供应链效率低下是硬伤。丰田付款周期仅54天,而中国车企普遍长达170-275天,资金周转效率差距悬殊48

附加值缺失更是核心痛点。黄奇帆以手机举例:“6000元的手机,制造成本最多3000元,另外3000元是软件专利、芯片程序等看不见的价值”。中国汽车业恰恰缺少这种“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的高溢价能力9

03 破局之路在何方?

尽管中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以上,并在高铁、新能源装备等五大领域实现“领跑”,但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导致“大而不强”。

黄奇帆开出药方:短期解决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长期培育技术溢价能力。当中国车企能在全球市场卖出“价值”而非“价格”时,才能真正破解利润困局。

日本名古屋的丰田总部里,每辆飞驰出厂的汽车都在为集团创造2.29万元利润。而在中国,车厂工人拧紧最后一颗螺丝时,这辆车的利润还不到丰田的零头。

“所有制造品高附加值的基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嵌入”,黄奇帆的这句话,恰是中国汽车业最该补上的一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