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汇天于5月9日宣布,其“陆地航母”生产许可证(PC)申请正式获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受理。这一进展标志着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的量产体系进入审查阶段,距离2026年量产交付目标仅一步之遥。
量产进程倒计时,从四证通关到工厂落地
作为民用航空产品的核心准入资质,生产许可证(PC)的受理意味着小鹏汇天已初步建立符合民航规章的生产体系和质量控制系统,涵盖原材料管理、供应商协作、生产工艺规范及售后维护全链条。这是继2024年3月型号合格审定(TC)申请受理后的又一关键节点,目前TC审查已进入符合性确认阶段。
此前,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已获大量订单。在去年11月13日,官方则发布“陆地航母”预订签约仪式,并表示,这是全球飞行汽车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订单量。
生产基地建设同步加速,广州智造基地已于去年10月27日在广州正式动工,这又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竣工。该基地采用工业4.0标准,配备智能化生产线,确保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可追溯性与品控精度。
技术迎来突破
要知道,生产许可证是有着权威认证,这种“硬件+软件”的双重突破,其经验或许可直接反哺小鹏汽车的常规车型生产。比如,飞行汽车采用的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技术,未来有望应用于小鹏G7改款等,提升续航与轻量化水平。
小鹏的生产资质突破,本质上是其全栈自研技术体系的集中体现。以智能驾驶为例,小鹏 XNGP系统已实现“全国都好用” 的三不限(不限城市、路线、路况)能力,通过756万公里实测覆盖 2595个城市,包括县级市区域。这种技术积累直接提升了量产车型的竞争力:2025年4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35,045台,同比增长273%,连续6个月交付量超3万,稳居新势力第一梯队。
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汽车的双重红利
小鹏的量产突破,恰逢国家低空经济政策密集落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3.5万亿元。
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已获得珠海、广州等地的空域开放支持,其分体式设计(陆行体 + 飞行器)可覆盖城市通勤与城际出行场景,预售订单已接近5000台。这种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共振,使小鹏飞行汽车成为资本关注焦点——其智造基地获12.6亿元银团贷款,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单日涨幅超7%。
汽车网评:
小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意义,远超单一产品的量产节点。通过飞行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协同、制造体系与政策红利的深度绑定,小鹏正在构建 “地面 + 空中”的立体出行生态。正如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所言:“飞行汽车不是玩具,而是解决城市拥堵的终极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