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尤其是现在新能源车五花八门,纯电、插混、增程……选哪个?
很多人纠结的点就一个:既想要纯电车的爽快,又不想天天焦虑续航。
以前增程车总被人说是“过渡技术”,觉得它就是个“电车加个发动机”,技术含量不高。
可这两年,增程车突然火了,为啥?
因为它确实解决了纯电车的痛点——跑长途不用老找充电桩,没电了还能加油。
但问题是,过去的增程车纯电续航太短,充电又慢,很多人买了之后发现,还是得频繁加油,跟燃油车区别不大。
不过,最近有个新玩家入场,直接把增程车的标准拉高了——智己汽车搞了个“恒星超级增程”,纯电续航450公里,综合续航1500公里,还支持800V超快充,15分钟能充310公里。
这数据一出来,很多人开始重新琢磨:增程车,是不是真要翻身了?
说实话,增程车以前确实有点尴尬。
纯电车续航焦虑大,但开起来安静、提速快;插混车能加油能充电,但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
增程车呢?
理论上是个折中方案,可实际用起来,很多车主发现它两头不靠——纯电续航短,充电慢,发动机一启动噪音大,电量低了动力还变肉。
说白了,增程车最大的问题就是:“有电像跑车,没电像拖拉机”。
很多车主买增程车,图的就是能充电省钱,可现实是,纯电续航就100多公里,稍微跑远点就得烧油,算下来油钱也不少。
而且,增程发动机的噪音和震动控制不好,开起来体验直接掉档。
所以,增程车要想真正被认可,就得解决三个核心问题:纯电续航够不够长?
充电够不够快?
没电时动力和NVH(噪音振动)能不能保持高水准?
智己这次搞的“恒星超级增程”,直接冲着痛点去——
1. 纯电续航450公里,充电15分钟跑310公里
以前增程车纯电续航普遍100-200公里,充一次电勉强够市区通勤,稍微跑远点就得烧油。
智己直接上了66kWh大电池,CLTC纯电续航45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
很多纯电车也就这个水平。
更关键的是,它支持800V超快充,15分钟能充310公里,比很多纯电车还快。
这意味着,车主平时完全可以当纯电车开,偶尔跑长途才用油,真正实现“能用电就用电”。
2. 综合续航1500公里,馈电油耗5.32L/100km
跑长途时,增程车的优势就出来了——不用找充电桩,加油就走。
智己的增程系统用了自研1.5T发动机,热效率高,馈电油耗低至5.32L/100km,综合续航能干到1500公里。
3. 没电也不怂,动力照样猛
很多增程车电量低了就“萎靡不振”,超车费劲,爬坡吃力。
智己这套系统即使在电量只剩16%时,动力储备依然充足,不会出现“干吼不走”的情况。
4. 发动机噪音控制得好,开起来像电车
增程车最让人烦的就是发动机启动时的噪音和震动。
智己用了ERNC主动降噪技术,NVH优化到位,让增程状态下的驾驶感受尽量接近纯电车。
现在很多人纠结:增程车比纯电车贵,比插混车简单,到底值不值得买?
其实关键看你的用车场景——
如果你90%时间在市区开,家里能装充电桩,那纯电车更省钱。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又不想老找充电桩,增程车确实更省心。
如果你既想要电车体验,又怕续航焦虑,那增程车可能是目前的最优解。
智己这次把增程车的短板全补上了,纯电续航够长、充电够快、动力不拉胯、NVH优秀,基本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
以前增程车总被当成“过渡方案”,但现在看来,它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更持久。
纯电车续航焦虑短期难解,插混车结构复杂成本高,增程车恰好卡在中间——技术简单、体验接近电车、续航无忧。
智己这次入场,直接把增程车的标准拉高了一个档次。
如果其他厂商跟进,未来增程车可能会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极,而不是纯电和插混的“备胎”。
增程车以前总被吐槽“技术落后”,但现在智己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增程不是不行,是以前做得不够好。
450公里纯电续航+800V超快充+1500公里综合续航+低馈电油耗+没电动力不怂+优秀的NVH……这套组合拳下来,增程车终于有了和纯电、插混正面PK的底气。
如果你在纠结买什么新能源车,不妨等等看智己的增程车型。
说不定,它就是你一直在找的那台“既省心又爽快”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