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比亚迪领跑市场,日韩美车企难追赶

美国媒体盯着数据表,脸色不太好看,后台有人小声嘀咕,中国车子,怎么又多了——2025年春天,出口数字一串串跳,像游戏里的刷分,南美、中东、欧洲,三地合计,早早破了190万辆,连夜班统计员都撑不住,揉着眼睛,认真的,没算错。

“你们觉得这靠谱吗?”一个美企高管在电话会议里发问,声音里夹着疲惫和不信,下面无人答话,只有冰箱制冷的嗡嗡声,夜深了,谁都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然而现实就是,十辆汽车出口,三辆中国制造,没人敢再笑BYD的logo土气,连特斯拉也开始羡慕起那销冠的光环。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比亚迪领跑市场,日韩美车企难追赶-有驾

六月初,欧洲汽车展门口排队的,居然有不少是来看中国新能源车的——有人现场试驾,下来第一句话不是“牛”,而是“怎么价格比我们家那台还低”,同行的日本车商老板愣了愣,嘴角抽了一下,会议记录员偷偷记下,6月12日,德国,现场气氛微妙。

七月,BYD欧洲分部群里传来一张照片,10199辆,单月销量,超过特斯拉,成为当地第六大新能源品牌,市场部小王把这数字贴在了食堂门上,底下写了句黑色幽默:“关税又高了,我们销量也涨了”,大家边吃饭边笑,像是赢了一场不被看好的球赛。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比亚迪领跑市场,日韩美车企难追赶-有驾

腾势N9的上市,9月17号,算个小高潮,媒体记者堵在发布会门口,有人用手机直播,“网红女神同款座驾,今天你也能拥有”,评论区里一片打call,有人问,这车到底有啥不一样,后台编辑一边回复,一边小声嘀咕,这年头,科技和流量都得拼。

腾势N9尺寸一摆出来,5258毫米的车长,2030毫米的宽,1830毫米的高,现场有人量了一下,确实够大,主持人说什么“顶级动力系统”“黑科技”,台下有观众笑出了声——“越说越像科幻电影”,不过外观确实不丑,回头率不低,门口的保安都多看了两眼。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比亚迪领跑市场,日韩美车企难追赶-有驾

坐进车里,三块大屏,四幅方向盘,能升降的音响,冰箱在副驾旁边,二排是独立座椅,第三排还能电动调节,甚至有零重力座椅,体验官小李瘫在座位上,半天不想录视频的时候突然来了句,“感觉比家里沙发还舒服”,现场气氛松大家都笑了。

“你觉得中国新能源为什么卖得好?”有人悄悄问现场的欧洲本地经销商,对方想了半天,摊手:“好开,配置多,还便宜,不买才怪”,这句话被剪进了报道,标题倒是没掩饰,“中国车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车”,有人在评论区里留言,意思是,接受现实吧。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比亚迪领跑市场,日韩美车企难追赶-有驾

换个角度想,表面上是技术和资本的较量,其实背后有一堆不起眼的细节——腾势N9的悬架软硬能自动调,过沟坎时提前预判,驾驶员抱怨少了;再转弯半径小于5米,有人试着在胡同掉头,拍视频发到网上,热度不低,实际用起来,确实方便。

采访过程中,遇到一位司机,他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以前觉得国产车丢人,现在骄傲地贴着大logo出门,谁还自卑”,这句话听起来有点鸡汤味,可现场环境一对比,真实得有点扎心——信心就这样慢慢长出来。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比亚迪领跑市场,日韩美车企难追赶-有驾

也不是没有问题,新上市的车型,个别版本的音响系统偶尔卡顿,内饰某些接缝没对齐,有网友晒出照片,说“豪车也有掉链子”,官方客服回复很快,承认了,承诺召回,有人调侃,这才像个成长中的品牌,不是吗。

到十月初,数据又涨了,出口突破600万辆在望,朋友圈一堆人在晒,行业群里也有人唱反调,“卖得多不代表能一直赢”,有人反问,“那你来试试”,对话像打乒乓球,来回砸,没人服气,也没人肯认输。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比亚迪领跑市场,日韩美车企难追赶-有驾

到了年底,欧美日的车企开了个小型闭门会,议题是什么,官方没公开,有人偷拍到门口贴着一行字,“新能源研究对策”,气氛比去年沉重多了,出来的中年男经理脸色不太好看,扯了扯领带,打了个哈欠,媒体记者堵上去,没问出啥新料,只听见一句,“今年太快了,明年还得快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比亚迪领跑市场,日韩美车企难追赶-有驾

事情发展到这里,谁能说清下一个转折点在哪,谁又能保证风向不会变,这个决定看起来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