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咱就掰扯掰扯汽车圈里一件关乎钱包的大事儿:车轮定位。
说白了,不少老铁对这事儿是懵懵懂懂,可修车行的老师傅们心里跟装了雷达似的,估摸着正偷着乐,寻思着又有“主顾”上门,换胎有望了。
先别急着抬杠,听我细说。
车轮定位说穿了是啥?
别跟我扯那些“前束”、“外倾角”的行话,咱老百姓听不明白,也懒得费那脑子。
咱就捡接地气儿的说!
回忆一下,小时候玩的那些小车,要是轱辘没装正,你一推,它是不是就东倒西歪,弄不好直接“八字脚”了?
再想想,你用劲儿往下按那小车,轱辘是不是就往里“趴”了?
这就是最直观的“跑偏”。
汽车厂家在造车时,为了避免咱的座驾也出这岔子,就在轮子上动了点心思。
可别误会,不是让你自个儿动手扳轮子,而是让轮子和地面之间,不完全是垂直的。
打个比方,就是让车轮稍稍带点“内八字”。
不信?
瞅瞅那些改装车,尤其是玩“低趴”范儿的,为了追求那种炸街的视觉冲击,恨不得把车轮掰成一个大写的“V”字!
当然,咱家用车的“内八”没那么夸张,但你留点神,仔细瞧,准能瞧出点门道。
还有,再瞅瞅减震器,特别是挨着轮子的那截儿,它也不是直挺挺的,而是有点倾斜角度。
这些小设计,都是为了保证行车时的操控感和稳当劲儿。
说到这儿,有人要问了:怎么各家车厂的车,甚至同一家不同款的车,这“内八字”还不一样呢?
问得妙!
这就牵扯到“车轮定位参数”了。
这参数,就好比咱穿鞋的码数,脚不一样大,鞋码自然也不同。
车也一样,车型不一样,用途不同,厂家设定的“内八字”角度自然也得跟着变。
比方说,家用轿车和城市型SUV,为了避免车轮往外撇,就会调成一个“内八字”。
而像卡车或者硬派越野车,考虑到装载量大,车轮也许会稍微往外斜一点,免得满载后车轮“趴窝”。
说到这,想起个笑话:有人说德系车开起来比日系车更有操控感,一大原因就是德系车的“内八字”角度更大。
这话带点玩笑,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你仔细观察,德系车前减震器下端的倾斜度,的确比日系车明显。
也许德系车是后倾5-8°,日系车大多是4°。
可前不久,日产轩逸爆出方向盘不自动回正的问题,这就有点尴尬了。
《礼记·大学》里讲,“正心、诚意、修身”,这车要是“不正”,开着心里也不踏实啊。
这没准儿就是厂家在“车轮定位”参数设置上出了点小纰漏。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猜想,真相大白还得等官方说法。
唠了这么多,现在咱终于要说到关键的地方了:车轮定位到底顶啥用?
简单概括,有三点:
其一,避免轮胎非正常损耗!
要是你发现轮胎磨得不匀溜,比方说内侧磨损严重,外侧还挺新,八成就是“车轮定位”没弄好。
其二,方向盘自动归正!
这对老司机来说,简直是福音!
特别是转弯幅度大的时候,松开手,方向盘就能自个儿回正,这感觉,真是舒坦!
其三,避免车辆跑偏!
设想一下,你在高速路上,想松开扶着方向盘的手稍微歇息一下,结果车子却不听使唤地往一边溜,这有多危险!
因此,有些车主开了十年车,甚至把车开报废了也没做过车轮定位,还觉得好像也没啥问题。
其实,这想法错大了!
咱来算笔细账:
就算你十年跑了10-12万公里,打算换车了。
不做车轮定位,轮胎大概能跑4-5万公里,那你就得换两回轮胎。
要是做了车轮定位,也许10-12万公里换一回轮胎就够了。
做一次车轮定位要多少钱?
也就一百多块。
换四个新轮胎要多少钱?
一般车都得接近两千了吧!
更别提那些大尺寸的轮胎了!
所以说,做车轮定位,省的就是兜里的银子啊!
更要紧的是,方向盘自动归正和避免车子跑偏,这可关乎咱们的行车安全!
别嫌我唠叨,安全问题再小也不能马虎!
我不是说要频繁地做车轮定位。
我的建议是,车开了四年后,可以每隔两三年做一次。
或者,要是你发现车子出现跑偏、轮胎磨损不正常等情况,那就赶紧去做个车轮定位!
总而言之,这车轮定位就像给车子做个“体检”,提前预防,总比出了事故再来补救要靠谱得多!
对了,各位老铁的车做过车轮定位吗?跟大伙儿聊聊感受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