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摩托车的葬礼》的视频在近期火爆摩托车圈,车主在沙漠中引燃了陪伴自己多年的摩托车;宁愿看其在火焰中消失也不想让车辆躺在报废拆解厂里,这对于共计开了13年却只有五、六万公里行程的大排量摩托车而言也不失为一种残酷的浪漫。
摩托车应该强制报废吗?
相信愿意参与话题讨论的网友们都不会赞同摩托车报废,因为自己购买的摩托车往往是价值不菲;笔者也是感同身受,这些年里为了摩托车的买过、用过和换过也花费了不少钱,在终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伙伴”时,每每想到十余年后就要报废也是挺揪心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话,摩托车的报废规定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或许这样的答案会让许多摩托车爱好者恨到“牙痒痒。”
那就先来看一组图片:
90%的摩托车是这样的摩托车!只有10%左右的摩托车是那些时常出现在镜头里、视频平台里或朋友圈里的大排量“玩具”车。也就是说客观上有九成的摩托车是被当成通勤工具使用的,是会频繁满载和重载的,是可能在崎岖道路上行驶的;重点是每年的行驶里程可能是会达到五位数的,13年后的行驶里程是难免达到六位数的。
而这些摩托车还有一个共同点:价格整体偏低,多为万元左右的摩托车产品。
难道便宜的摩托车就应该在到期后强制报废吗?
在分析该问题的时候有一些人提出了这个问题,然而认为这些车应当到期报废的因素不是价格因素——关键因素是“金属疲劳。”
什么是“金属疲劳?”
其概念是材料或零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的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位置)逐渐产生的局部永久性累计损伤;经过一定循环次数之后会产生裂纹,或者发生完全断裂的情况。可以将金属疲劳理解为“初期看不见的断裂。”然而看不见的断裂也是断裂,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节点之上,不论是材料还是零构件都有可能直接断掉。
通过下图可以感受到什么是金属疲劳。
便宜的摩托车会用高标准材料和零部件吗?
当然不会。
一分钱一分货是硬道理。
所以便宜的摩托车在经年累月的高负荷使用之后,其车身框架是难免出现严重金属疲劳的;而金属疲劳检测是比较复杂的,或者使用的设备成本是偏高的,重点是检测出来的金属疲劳虽然客观上存在风险,但是许多摩托车用户是不懂这个概念的,将金属疲劳作为建议其更换车辆的理由往往是说不通的。
面对这种情况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综合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设定出一个摩托车的报废周期。
综上所述,在大量摩托车依然在高强度、高负荷使用的前提下,摩托车如果没有强制报废规定则需要在检测环节加入金属疲劳的测试;但是金属疲劳测试的结果可能不具备说服力,或者检测结果还是会让大批摩托车去引导报废,而引导报废的时间周期可能还不到13年,届时只会带来更多问题。
由此可见摩托车的强制报废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当然也可以考虑给摩托车分类,比如大排量摩托车延缓报废或取消报废,这是许多“机车玩家”的观点。
笔者也认为该观点值得讨论,可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这个方案基本不可能被实施;因为这样的做法等同于把摩托车分了三六九等,只会带来新的矛盾且矛盾非常容易激化,所以只有一视同仁。
结论就是这样。
全部评论 (0)